返回第八章 临危不惧路漫漫,天无涯兮地有边。  十方英雄传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远大师,大师悉心解疑释惑,另外还让额抄录了天台典籍三十四部,受益匪浅啊!话说回来,能克服种种困难实现初衷,还要感谢诸位啊。没有金施主您的主意‘到密州界留住人家,朝贡船发,隐居山里,便向天台,兼往长安’,怎能成全此次冒险之旅呢?”

存发的圆仁和尚感激地合十施礼,金正南译官谦虚地回礼作揖,“阿弥陀佛,没有使团长藤原常嗣那句‘如要留住,是为佛道,不敢违意,要住即留’,怎能坚定了我这颗渴望求法之心?要感谢帮助我的朋友太多咧,除了二位,还有楚州末口新罗坊总管薛诠、刘慎言译官、登州勾当新罗使张咏、淄青平卢节度使兼海运押新罗渤海两蕃使韦长,副使张员外、幕府判官萧庆中和登州军事押衙王长宗、法华院的师兄师弟们、新罗坊的百姓们,我这小毛驴还是王长宗临别时相赠的呢。”

王子忽然注意到圆仁胸前的横布带子,不解地问:“禅师,这是件什么服饰?是日本国出家人的特色吗?”

禅师没说话只是把它解开来,双手一展是件整洁的僧衣,“强迫出家人蓄发,还俗,脱僧衣,否则就是死罪?屈服的是额的肉体,额的信念是长存的,不让穿,额就挂在胸口上。”大家更是对这位异国的虔诚者大加赞许,另眼相看。

押衙问着圆仁禅师:“您这是要去哪儿呀?是要回国吗?”

“阿弥陀佛,林施主,你说对了。额从长安出来,带着这些违禁品,不敢走官道,专捡小路行,过洛阳奔嵩山,在法王寺天如师兄处休整了数日,再走郑州,至汴州,我是想奔登州搭船回国。这一路归国时刻都可能遇到险滩暗礁,不会一帆风顺的,我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正如长安郊外送别时栖白师兄赠诗道‘家山临晚日,海路信归桡。树灭浑无岸,风生只有潮。岁穷程未尽,天末国仍遥。已入闽王梦,香花境外邀’,只要坚定不移地往前走,终会回到家乡的。”和尚用坚毅的目光看着众人。

林押衙虽然无比佩服他的决心,但还是劝阻道:“现在去登州不妥,如果是你们三个人只身前往还好说,可带着这四笼子经文佛像那就难了,尤其是现任兖州刺史李玭,是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大破叛逆李师道、连续十一战皆胜的凉国公李愬之子,‘感激涕零’一个词就是形容百姓爱戴其父爱民如子,战功卓著的。此公倒是有几分祖上遗风,执行朝廷指令向来雷厉风行,不像河朔三镇持兵割据,阳奉阴违。他从不拖泥带水,怕你没过兖州就会被官府盘查扣下了。”

“那如何是好呀?四处铜墙铁壁,戒备森严,难道走不出去了吗?”和尚有些绝望了。

“能,除非你抛了这几笼惹火烧身之物或托付个可靠朋友先收着,切勿心怀侥幸,老老实实地找条船回一百国吧。”押衙出着主意。

“万万使不得!就是赴汤蹈火,额也要舍身取义,为向佛信仰就是搭上我的性命也在所不惜。绝不!”圆仁说得是激动不已。

正当大家拿不出好的办法时,秦宗权吭声了,“我倒是有条路子,你们看可行不?那洛阳水递我有个远房外甥做船头,姓穆。这水递是李宰相几年前设的,他一不爱酒,二不好色,就爱品茶鉴泉,尤其是钟爱无锡惠山泉水,故此便利用职权沿运河设立水驿,运到京城自用。头些年是隔日一趟,现如今不知为何用水增多,改为每日一次啦。我是这么想的,禅师先不去登州,和我们到汴州乘运水船去楚州,既躲过了沿途盘查,又免除了跋涉之苦,而且楚州出海的商船较多,找起来也容易,岂不两全其美吗?”

这建议顿时博得了全体成员的支持,和尚也觉得很妥当,大家休息过了就准备上路。

金译官四下瞅瞅似寻找着什么,向圆仁禅师探询道:“禅师,你那徒弟惟晓怎么没和您一起回日本国呢?”

“善哉,惟晓回不去了,三年前就病故啦,他的躯体虽然留在了春明门外,但不畏险阻,孜孜以求的精神将随我们同行。”

奔往匡城的土路上没遮没挡的,幸亏时而吹来徐徐北风,才使人们偶尔感到惬意的清凉。

远处平广的地平线上突兀起一处山岗,越靠近脚下的土地越发转为红色,义方很是好奇地问:“二师兄,那里是什么所在?”

励儿也不明地摇着头。

“那里是学堂岗,孔子周游列国时与弟子冉有、子路、曾皙、公西华讲学言志,弦诵论语的地方。”译官在身后开了腔。

旁边的王子经他这么一说也想起来了,“难道这里就是孔子匡蒲被围,临危不惧之地吗?”

“可不是嘛,就是这里。”金译官予以肯定,他指着那处高岗细说着,“你们看,那里就是春秋时的蒲邑,西南二十里是匡城。孔子周游列国到卫国来,在这两个地方分别被围,都起因在嘴上,祸从口出啊!在匡城,是赶车的颜刻显摆炫耀,口无遮拦,指着匡城说‘当年我来过这地方,从城墙那个缺口进来的’,匡城的百姓听他这么说,再看孔子的身材容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