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 打麻将  执明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怎么样?好吃吗?”紧接着还要讲一些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来。

这个世界上,掌权者最讨厌的一种人,就是老师,或者说是好为人师的人。

皇帝陛下不是皇子,朱由检的心眼儿也不大,黄晨衷顺理成章地把自己送进了天牢,要不是最近锦衣卫也遭了难,就锦衣卫整日操练的那些业务技能,黄晨衷真的遭不住。

若不是黄晨衷这厮,实在不属于富裕官员,东林党一定狠狠参他一本,要把他打为阉党!

黄晨衷的事儿上,魏公公可做了个好人:他在朝议的时候,也不阴不阳地要皇上处死黄晨衷;这一下,就把黄晨衷救了!

玩过狼人杀的朋友都知道,一个人要是两个预言家都不想要他,那这个人八九不离十,就是个好人。

但是这个人很尴尬!被两个群体夹在中间的个体,都是要黄牌下场的。

体现在黄晨衷个人的身上,这事儿就是发配;卢肇庆跟皇上要人的时候,发现自己少了幕僚,卢肇庆是个脑子很清晰的人,自己当惯了兵,当惯了秘谍,却真的没怎么真正当过官儿。

若是去了榆林,一个幕僚都没有,那肯定是不行的;不过卢肇庆看上黄晨衷也算是他口味刁钻,黄晨衷是做不了幕僚的,究其原因就是他这个人比较刚直;是个老实人,只能当个老实官;后来黄晨衷变成共济会师爷的时候,卢肇庆不知道心里怎么想。

封建王朝最大的弊病、最大的病根儿,就是吏满坑、吏平壕;千万不要小看这个阶层的人,他们多是举人一类人物,可他们上面接着权焰遮天的官员,下面引着自己乡里的势力,还有自己的老师、同学、同年、世交。

大明朝的真正力量,是掐在这些人手中的,别看朝堂上天天打的火热,时代走得久了,底下人糊弄上司的功夫,可也不容小觑。

有的领导很聪明,能知道底下人的小心思,比方说朱由检他哥朱由校,朱由校就知道他其实挡不住大明朝衰落的趋势,所以就用重典,让阉党当权。

这事儿好不好咱另说,阉党,其实就是朱由校的工具;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需要大量的“工具人”,与其说是魏忠贤得宠,不如说是朱由校不信任官员,不信任读了圣贤书的官员们。

毕竟自古以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嘛。

统治者的大忌,就是盲目信任某个群体,哪怕是信任自己的亲儿子都不行。

历史上魏忠贤能死在发配的路上,就已经说明了,在朱由检的心中,魏忠贤就是他哥朱由校的工具人,而不是像严嵩那样;老严被皇帝宠信地不成样子,最终纵容自己的儿子,直把他们老严家祸祸完了。

皇帝不需要亲信,皇帝需要的是刺头、是针头;皇帝,其实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老百姓到底想要什么,他知道的老百姓是底下人告诉他的,他看到的民生和实际上的民生相去甚远。

这个时候,就得用一个个针头和尖刀,去刺一些地方;好叫皇帝本人知道,现在自己的天下,到底是哪里疼。

这个道理,朱由检就不如朱由校,可能治国的才能上,朱由校远不如朱由检勤奋,更不如朱由检节俭,还不如朱由检有雄心,甚至谥了个暿;只不过路线一歪,知识越多越反动。

等崇祯皇帝发现自己亲信的臣子原来也在糊弄自己的时候,崇祯皇帝就开始犯猜疑的毛病了。

开始一个个地换首辅,甚至还抓阄选首辅。

从这儿开始,崇祯皇帝,就已经事实上变成了东林党的傀儡,东林党操纵他,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等的差异。

无需用兵、无需用计、更无需篡权谋位,只需要不停地让皇上保持繁忙就好了。这就是明末的“政治”大纲。

明朝其实有非常强大的底子,不论是它的屯田制,还是它的科举制度,建国初期的明朝,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万世基业,因为明朝,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中央极权的朝代。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明朝最大的问题,也是极权;而且老遇到一些传统皇帝,而不是新兴的政治家。

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哪怕你是皇帝,你也得认识到这个道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都是吹嘘给自己听的,就跟朝拜的时候大家山呼万岁一样。

从没有一个万岁能真正地万岁,不论有多少个想要万岁的皇帝,最终可能连自己的百年都过不踏实。

毕竟政治这个东西,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其他人同意你的观点,它又很复杂,因为其他人本来就很复杂,段位越高,人越复杂。

太祖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大明的皇帝,根本就配不上大明的制度,边关的将士们浴血奋战,说句不好听的,大明的天子们以为是他们在天子守国门,其实都是放屁,大明真正想做到这一点的,土木堡之变就已经嗝儿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