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说白了就是现在造不上呗,那还扯什么蛋?
大柱二栓最是牛脾气,站起来就要走。
李九州赶紧把乡亲们拦住,他算是看出来了,为啥大柱和二栓这么牛脾气,因为这一村人都这样啊!
吸收了李自成想法的李九州抛出了自己的计划,也算是人有急智。
这个计划啊,要分三步走。
首先,第一步就是等!等什么呢?等这黄土高坡上的人都吃不上饭,尤其是等安塞这个地方的村民,毕竟第一面闯旗是这儿打出来的!这可都是人手啊!
与此同时,村儿里要做好准备,我们要建立老百姓的国家,不是谁家的天下,是要彻底给变个天,没些亮眼的东西可不成!陈胜王之旧事嘛,老生常谈了。
说着李九州看了一眼火工,火工知会李九州一个明白的眼神儿。老汉看着两人眉眼一走,有些高兴,看来李九州说的枪,火工能有些办法。
紧接着第二步,李九州把这一步叫做占领,占领哪里呢?就是脚下的黄土高坡。
他们明朝人不知道,这黄土高坡可是个宝地,除了吃不上饭,都是好东西。
如果说要建立一个老百姓的国家,首当其冲就是生产力的提高,说白了就是能开始炼钢炼铁,能够步入工业革命,不然屁也没有连历史上的闯王都不如,还耽搁人家李自成的行程!
生产力不提高,人民当家做主是不可能的,永远只能靠天吃饭,小农经济。
而这一片光秃秃的黄土高原下面,煤炭、石油应有尽有,别说点开个工业革命的科技树了,这下面的煤要是能全挖出来,够把大明朝上上下下全部烧一遍都富裕。
所以,黄土高坡不可抛。但是具体选择的地方却是不能在长城内。
长城外面,是鞑靼,凶悍难当,但现在不是崇祯十六年,现在是人家信王殿下刚上任的年头!如果李九州的记忆没有差池,长城内的黄土高原是榆林镇,这个边镇为大明贡献了240多个总兵、640多个守备。
这是真正的将乡!榆林民风之彪悍,不光在大明朝,甚至中国历史上都令人侧目,东西1200余里、南北四百余里的辖区,出了明朝十分之一的总兵。
也就是说,明朝的总兵,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出自榆林。
这要是放在共和国,一个大点儿的地级市,生生涌出了200多个少将以上军官,这是不可想象地事情!
所以,刚开始就想在长城里面举旗,那是彻头彻尾的找死行为!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叫经营。
李九州的目标不是把这个天下打穿,他要让天下人归心,要让天下人看一看还有另外的活法。最好是能效仿太祖,建立起自己的革命根据地,而后作为一个样板,然后一点一点推广出去。这事儿后来...却是照虎画了猫,一路上的风雨坎坷,让当了十几年内阁宰相的中年李九州,依然时长头痛!
没有太祖老人家的本事,还想学老人家的路线,要不是李九州好歹算有点能力,加上运气爆棚,他三个月后就死掉了,不过这是后话。
现在的这个经营,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低调,尽量不大张旗鼓地与朝廷作对。
这样一来,他们要面对的,最多是一些土豪劣绅、地方武装,就算是鞑靼的骑兵,在李九州的计算内也没有大明榆林卫恐怖!
面对的只要不是朝廷的武装,需要担心的就不多了。个中区别还是很大的!
李九州心里也大概能有个谱,这朝廷在未来的几年里,根本是管他们不上,历史上闯王李自成率兵造反十余年,直至攻下北京,这期间闯旗遍走中原,却只有洪承畴、孙传庭算是有效阻击了他们的步伐。
榆林镇却没有挡住辖区内的反叛,为何?因为叛军,就是从榆林杀出去的!李自成自己拧巴,生生埋了240多名总兵的肝脑涂地,这里边还连带了他的侄子和部属。
虽说他的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农民起义。可李自成,的的确确曾经是个把总!造反这事儿不是不行,可他杀戮过重!
如果这时候李九州的队伍能够先按耐住声势...先鼓劲儿发展,等到榆林内的老百姓活不下去,等西安府、汉中府、凤翔府的粮草彻底供应不上,等榆林自己内部开始破碎,辖区内叛军遍地的时候。
受到的阻力就会非常的小!而且按照历史来看,只需要几年光景。
李九州说出这三步战略的时候,村里人都静悄悄,李自成脸上一脸的便秘。(该说的说了,不该说的没说,除了老汉和他女儿之外,没有人清楚李九州真正的身世。)
老汉也觉得不可行,这种造反的路数太憋屈!这叽叽歪歪造反不如直接死了算求!
李九州好说歹说,总算劝住,先按着不谈,咱们细节再过商议。
大家商量的七嘴八舌,总归还是老话,就是要高筑墙、广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