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目前的刘协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徐晃请降更值得高兴了,当下刘协大喜道:“公明但说无妨!”
“晃恳请大人放了杨奉、韩暹二人,算是晃给他们最后的忠与义。”徐晃跪地请求道。
“哈哈,本官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此事容易,就按公明说的做。”刘协大笑,吩咐穆顺、眭固二人放了杨奉与韩暹。
只是,刘协刚说完,陈宫便紧接着说道:“大人,此二人放不得!若是放这二人离去,他们必定会再次作乱,祸害一方百姓啊!”
隔壁牢房里的杨奉、韩暹二人听了大惊,急忙趴在牢边跪地请罪。
其中,杨奉恳求道:“大人明鉴!此前我等作乱非是本意,实乃是当初被张角所误,怕朝廷追究才不敢弃暗投明。现在被大人所擒已诚心归顺,恳请大人给我二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恳请大人给我二人一个归顺的机会,如有违逆,愿受军法处置!”韩暹也跟着说道。
历史上的这两个人,他们曾把献帝从李傕、郭汜手中救了出来,后为曹操所败,引兵投奔袁术。袁术败后,他们再次沦为贼寇,最后被刘备所杀。
按理说,单凭他们救过献帝,刘协就应该接受他们的请降。但这两人也不是善茬,根本就没什么忠诚可言,尤其是在这匪寇横行的并州,刘协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防着他们。
也就是说,把他们留在身边就像埋了颗定时炸弹,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炸了。所以刘协不如就给徐晃做个顺水人情,把他们给放了。
不过,刘协是不会让他们就这么离去的。只见他对杨奉、韩暹二人冷笑道:“呵呵,你们说得倒是轻巧!如果今天被擒住的是本官呢?”
杨奉、韩暹二人面面相觑,连说不敢。
然而,刘协还是走到他们的牢房旁,“铿锵”一声拔出手中佩剑,在他们眼前晃了又晃,吓得他们头也不敢抬才砍断牢门的锁链,收起佩剑喝道:“既然本官生擒你们也懒得去追究这些,想让本官接纳你们也是不可能的。今日且看公明之面放你们离去,他日若是再敢为害一方,本官定会诛你九族!”
杨奉、韩暹二人如临大赦,抱头鼠窜。
一旁的陈宫又要开口说话,却被刘协以眼神制止。
以陈宫的聪慧,自然能看出刘协的意图,所以唱黑脸说了些逢场作戏的话,给杨奉、韩暹点下马威,也配合刘协笼络徐晃。
“谢大人成全,以后晃这条命就是大人的了!”徐晃见刘协放了杨奉、韩暹二人很是感激,叩谢道。
“哈哈,公明何出此言!吾得公明,如得一虎;放走他们,跟放走两只鸭子没什么区别。”刘协向前扶起徐晃,大喜之余,又继续说道:“本官已经放了他们,还望公明遵守承诺,与他们恩断义绝,再见之时决不手软!”
“晃领命!”徐晃双手抱拳,感激涕淋。
刘协再次大喜,让穆顺、眭固二人搀扶着徐晃往牢外走去。
正走间,刘协命人请的军医也来了,刘协便让徐晃与军医上马车,暂回自己府中休息。
在回去的路上,陈宫也没有多说什么,直到他们到了刘协的书房,陈宫才大笑道:“恭喜殿下又得一员良将!”
“不,是又得一文一武!”刘协在书房的正中跪坐下来,纠正道。
“殿下谬赞了!”陈宫也跪座到一旁,很谦虚的回应着。
“先生不必谦虚,本王把先生带到这里,是想向先生请教本王该如何振兴大汉,还望先生教我。”刘协一脸真诚道。
“大汉以火德兴,经文、景二帝而昌盛,至武帝时而盛世,道出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壮之语。然传至平帝而遭王莽乱政,大汉江山岌岌可危。幸得光武帝横空出世,击败王莽,中兴汉室。而后又传至桓、灵二帝,经黄巾、十常侍、少帝驾崩,陈留王下落不明,此乃危急存亡之秋也。”陈宫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不过天不亡我大汉,因为殿下出现了!”陈宫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凡是有点才学的人,说起话来总是夸夸其谈来抬高自己。所以刘协见陈宫如此啰嗦也没有失去耐心,继续问道:“那到底该怎么中兴大汉呢?”
“不说别的,就说与并州靠在一起的董卓和袁绍,如果殿下是他们,会放着并州这么一块肥地而不取吗?”陈宫问道。
并州虽然匪寇为患,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平日里打劫百姓、并州或并州附近的城池、贩卖马匹,使得他们钱粮充沛。在乱世,最有用的就是兵权,而能让兵权维持下去首先就需要钱粮。
因此,并州被觊觎是很正常的事。不过刘协还是不明所以道:“不会是不会,但董卓应该是贪图享乐,袁绍应该是接手冀州不久,还没缓过来吧。”
“不,其实董卓早就派徐荣、华雄来过,只是被徐晃给挡住了。”陈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