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透过原著看到鹤军飘台上只能够站五个人,加上飞索兵一个个是亲身下场,一下一上之间,就觉得根本杀伤不了多少饕餮。
然而长城上的鹤台,绝对不只看到的那几个,而是很多个。
按照数据所知,被饕餮大军攻击长城段是十公里之长,那么根据分析,一个飘台大约是五十至一百米布置一个。
因此可以得出的结果是,整个长城上拥有一百至两百个鹤台。
而一个鹤台一次同时出击的鹤军女兵可以有五个,所有的鹤台就是五百至一千人。
那么一次性杀伤饕餮,一对一交换比也有五百至一千只饕餮,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而且鹤军女兵的出击,也绝对是最初的那五个人。
别看一开始的人出击几次,甚至一次就死光了,但是仔细注意一下,便可以清楚在电影中看到这么一幕。
不用说进攻高-潮的时候,鹤军女兵再出击,甚至在饕餮登城的时候,也都还有背景显示着那些鹤军女兵在继续出击,以及到最后饕餮撤军的时候,鹤军女兵还在出击!
那些不断跃下越上的小蓝点,让无数饕餮向外跳跃,就是明显的证据!
所以说,鹤军女兵根本就不存在人数少,杀伤力有限的可能。
在整个战斗过程中,既然没有死光,那么她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飞索攻击。
可在电影画面中,很明显一次出击五个鹤军的女兵实力有限,几次下来多数被饕餮捕食,哪里能够持续到战斗结束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前赴后继四个字!
很多人被战斗开始一个鹤台,只站着五个鹤军女兵进行,但实际上一个飘台战斗的女兵数量绝对不仅仅是那五个人,后面肯定有大量的替补者!
虽然战斗中没有鹤军女兵替补者加入的画面,但是在电影中已经看到了一幅画面。
在战斗开始才不长时间,两个老外身边的一个鹤台边上,就堆积了十几个带血的铁环!
这个画面,说明战斗开始不久,这个飘台就阵亡了十几个鹤军女兵,而且后面还是一个接着一个顶上的悲哀持续输出。
所以,最初的五个女兵,彼此肯定有替代者!
而整个战斗过程鹤军女兵伤亡了多少,电影没有详说,所以只能够大致估算一下。
而估算的凭据,就是靠林梅将军在飘台上进行一次次跳跃刺杀饕餮的时候,长城脚下那隐约可见夹杂着别的颜色的一地蓝色!
而这仅仅是一个漂台下面的鹤军女兵们,阵亡之后所留下的残衣断甲!
进而推之,最保守的说这个鹤台下面的阵亡女兵,至少一百多个人!
那么一到两百个鹤台,起码是五千人到一万人的阵亡数字,基本符合五大军种之一配备的标准。
即使因为这个鹤台处于饕餮的主攻范围,又是林梅自己主攻的飘台,所以伤亡比别的飘台多一倍以上。
那么,在第一次战斗中,总计这一两百个鹤台。
简单一算,阵亡的鹤军女兵最低限度有数千人,而按照鹤军女兵大致一比一的交换比例,在战斗过程中,也至少刺杀了数千饕餮!
正是这个基本的战斗指导思想,为了让饕餮登城无法成功,就成了无影禁军哪怕牺牲一切也要保持的基本目标!
也正是这个思路之下,才会有悲壮的鹤军飞索攻击和熊军敢死队缒城而下的一幕!
熊军是九死一生,鹤军则是十死无生!
这些士兵的牺牲,绝对不是所说的送死或者喂食,而是无影禁军能够坚持到底的最主要的原因。
而且原著中鹤军士兵被饕餮咬住身子后,仍旧拔出随身带着的匕首鹤刺,就算是死也要带走一只饕餮,强忍着被啃食的痛楚也要坚持自己的使命。
由此也可以看出鹤军的女兵们一开始就知道了一踏上鹤台自己必死无疑,只是早晚的问题,而且自己多杀一只饕餮,自己身后的姐妹们就可以少牺牲一人,这也许就是她们坚持的原因吧!
但是现在有了风艺给予她们的手榴弹,她们可以在自己的最后的时光带走更多的饕餮,给予身后的姐妹们更多的帮助。
如果说原来的战损比是一比一的话,现在有了手榴弹的帮助,战损已经达到了一比五甚至一比十。
虽然鹤军女兵的牺牲仍旧让风艺不忍心,但是风艺通过现在亲眼观察得知,她们并不后悔。
突然一阵不一样的嘶吼响彻整片战场,饕餮兽兵的后方,十几头体型巨大的饕餮兽王护卫出现在了战场之上,这些体型巨大的护卫兽兵脑袋两侧仿佛两张巨大的防护犄角,组合展开后可以将中央部位完全覆盖,不留一丝缝隙。
而现在在这些护卫兽兵的防御圈中,一头与其他饕餮完全不一样的饕餮个体出现了,它就是饕餮兽王。
饕餮兽王与寻常的饕餮兽兵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