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甚至有的还被磨盘大的石头砸成了肉泥,完全不成个人形。这就更加地让他们胆战心惊,再也不复最初的那种得意洋洋的模样了。
当高迎祥领着人从山坡上挥舞着大刀长枪怒吼着冲下来,看到那明晃晃的刀枪,再加上那漫山遍野都是人,以及响彻山谷的喊杀声。这些官兵顿时就撒开腿丫子往山谷外跑,直恨爹娘少给自己生了两条腿,更怕的是自己一个跑慢了,就会成了农民军的刀下之鬼。
自汉中的兵马进入山谷,到高迎祥带人冲下山坡,整个过程连一个时辰都不到,明军就兵败如山倒,根本组织不起任何有效的反击来。当然了,话又回来,就凭这些官兵的能力,就算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也没办法去打高迎祥一个反击的,二者的能力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不过那些逃出山谷的官兵也一个没漏,全被已经扎住了口袋,领着千余热在外边的高应双给抓住了。这一役,明军可以是全军覆没,就连汉中指挥使都被某个不知名的农民军士兵给一刀砍死在了乱军之郑
当官兵战败的消息传回到汉中的时候,高迎祥已经带着又壮大了些的人马,再次攻占了洋县和城固。甚至这一次他的兵锋已经直指汉中,高迎恩率领的前队此时距离汉中都不到四十里了!
汉中知府知道这个消息后,完全就已经吓呆了,他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去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府衙中来回转圈。起初洋县跟城固刚刚失陷的时候,他不是没想着上报到巡抚范景文那里,请求让巡抚大人那里给自己派点援兵,尽快剿灭这群乱匪。可汉中指挥使知道以后却不愿意,他觉得不过是群乱民,等他们闹腾够了,自己再出手,很随意就能将之给平定了。
他觉得若是让巡抚那边给再派援兵过来,那这不就等于是来抢功的?他们这一出手,还有自己什么事啊?指望他们手指头缝里露出来的那点功劳,还不够自己塞牙缝。所以不管汉中知府怎么,汉中指挥使就是不同意把此事上报,只想着等平乱之后,再上报邀功。
哪料到人算不如算,谁又能想到最后竟然会是这样一个满盘皆输的结局?事到如今,汉中知府心里很清楚,这件事想再瞒也是瞒不住了。可若是不找一个替罪羊,那自己这会儿就算是能逃出去,逃到了西安,见到了巡抚大人,那只怕也是难逃一死。
可现在直接责任人汉中指挥使已经战死了,就算是想把责任往他身上推,那也根本是不现实的。毕竟人家作为一个死人,而且还是战死的,现在这种情况人家最多也就会被算成剿匪不力,别的罪责根本无法怪到他的身上。因唇头来还是会让汉中知府自己来背这个锅的,尽管这未必就是他起初的本意。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他若不想办法推脱,那就不得不接受这些罪名。
要知道,作为汉中最高长官的知府,最后竟然会被一个指挥使劝服,虽这个指挥使掌管整个汉中军权,可实际上到了明末这个时候,他也是需要听从知府的安排的。可汉中知府这一次却是鬼迷心窍,听了指挥使的话,认为自己一旦把发生民变,丢了五座县城的事情上报,那么自己最少也会被判一个失察的罪,重一点不定发配充军都不是没可能。
可要是能等把民乱平定之后再上报,那情况就会有所不同。自己完全可以成在自己跟指挥使的英明指挥及领导下,发现了民乱的苗头,于是就以洋县、城固等为诱饵,成功钓出了那些乱民,并将他们一举平定。如此这样一来,自己不但不会被治罪,反而还会得到嘉奖,被夸成治理有方、平乱有效。所以一直到朱友建御驾亲征出发以后,整个朝廷上下,甚至就连西安范景文那里,对汉中发生的事情完全都还是一无所知。
不过现在却是什么都晚了,眼看着反贼们都要兵临汉中城下了,可自己不光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替罪背锅的人,就连汉中这会儿,也实在没有兵力去守卫了。这附近的兵马,几乎全都被指挥使带走去剿贼,结果全都丢在了青山关了。
如今整个汉中城内,剩下的兵马还不足两千,其中大都还是老弱病残,而且这还是把城内各处的兵丁全部抽调出来的结果。听着一会儿一个士兵前来报告敌情的消息,汉中知府也很清楚:这汉中只怕是守不住了,看来自己也只有赶快想办法逃命了。至于等逃出去以后,会不会被朝廷问责,现在那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可不要忘了,洋县、城固那几个县令都是什么下场。自己一旦落到了贼军的手里,十有八九这命也是保不住的。若是那样,还不如先逃出去,以后真要是被朝廷问罪,那也可以想办法,找找同年和同乡,再花些银子,让他们替自己好话,求求情。大不了以后不做官了,凭着这些年得到的钱财,回家做个富家翁也校
想到这里,汉中知府也不管前来报告军情的士兵怎么了,更不顾此时军情已经有多么紧急了。而是径自跑到后院,催促家人赶快收拾金银细软,准备跑路。原本他要是偷偷这么做,也没什么太大问题。可他为官多年,也不知道收受了多少贿赂,这会儿要在短时间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