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技术的改进却并不顺利。
陈宪打算用那位网络写手手机资料里的简单的现代高炉资料在这个时代复原出能够连续生产的高炉。
原本陈宪觉得这没什么难的,他又不是要复原那种十多米高的大型高炉,只是打算复原三米左右高的土高炉,只要能达到连续生产就行了。
但当他开始试验之后,发现问题一个接一个。
首先是高炉内部的耐火材料。
这个时代的一次性竖炉,只用一次,只需要将炉壁修厚一点,就算内部被烧融了,只要外层撑得住,就没关系,但要建设能够连续使用,内部填料能够流动的现代高炉,炉子内部就必须有高强度的耐火材料来支撑填料的流动。
为了制造耐火砖,陈宪动用了杨妙真娘家的关系,派人去平度镇寻找石墨。
此时杨妙真的哥哥杨安国正在莱州担任刺史和防御史,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
莱州距离平度镇不远,为了使杨安国用心寻找,陈宪答应杨安国,如果能找到石墨,就以三十斤一幅甲的价格跟他交换。
陈宪在给杨安国的信中非常详细的介绍了石墨的性状,以便于寻找。
好在平度的石墨储量极大,埋藏很浅,有不少地方都有露天矿,而且石墨的性状又比较特殊,所以杨安国第一次送来的杨品中就有真正的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