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折叠锻打,只学折叠锻打的技术,其他一概不理。
第二组叫成型组,专门负责用备料组生产的铁料,以包刚法锻造武士刀外形,这一组的员工都是学徒中最优秀的,李石和张柏和张松兄弟等人都是这个组的。
第三组叫整形组,专门负责在武士刀淬火前,用榔头和锉刀对退过火的武士刀刀坯进行整形和表面修磨。
第四组叫精磨组,用磨石对淬火成功的武士刀进行精磨。
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分工合作,几乎成了一种本能,根本不用想就会这么做。
但没有读过国富论,也没有经过现代工业洗礼的古代人可不懂分工合作的好处。
其实大多数已经习惯了现代工业的现代人,可能也不是很明白分工合作到底有多大的优势。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用针的生产为例,说明了分工合作的巨大优势。
一个传统的制针工匠,即使他非常熟练,一天最多也不过生产一二十枚针。
那么,当针的生产被分为十八道工序,让十个工人分工合作之后,它的日产量是多少呢?四万八千枚!平均每人四千八百枚!
当然,这个产量中有着机器的作用,但十八世纪的机器,在现代人眼里,也不过是一些稍微复杂点的手工工具罢了,而且,也正是细致的分工,才使机器的产生有了需要和可能。
这个效率的提升,足以说明分工合作的巨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