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体仁有党  抢救大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冬日的阳光煦暖,照在人身上很是惬意。

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人,却因偶然间的邂逅,在皇宫庭院中聊得非常投机畅快。

郎有情,妾有意,一切仿似水到渠成。

都是聪明人,都知道对付东林党这样的庞然大物,张世泽一个人不行,温体仁一个人也不行。

甚至,崇祯皇帝一个人更不行。

哪怕是一国之君?

可是,假如三方能够联手,那绝对可以撼动东林党了。

“温大人,您公务在身,不便陛下久候,改日再叙如何?”

酣畅之际,张世泽突然刹车,眼角一瞥,笑吟吟地说道。

“好,改日再叙!”

温体仁顺着张世泽眼光望去,一队执勤的将士正在皇宫内巡逻,立马利索答道。

虽然以他们的身份,执勤的将士根本不敢靠近周围,无需担心泄密之事。可宫里人来人往,确实不是交谈的好地方。

想不到小公爷年纪虽幼,可心思却缜密小心。

顿时,温体仁对张世泽的观感,更上一层楼。

反过来也亦然,张世泽对温体仁的感觉也不错。

二人在皇宫内虽然不方便深入沟通交流,可就在这寥寥数语中,温体仁谈吐得体,让人如沐春风。

委实怪不得,他能得到崇祯皇帝的赏识并信任有加。

果然有过人之处。

只是可惜,如此人物,最后竟然因为一个体仁有党而被免职。

走在路上,张世泽忆起温体仁下台的过程,不经摇头叹息。

说起来,这都是崇祯皇帝太傻太天真的问题。

这位兄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生平最讨厌朝臣有朋党问题。

当然,也可以理解,任何一个上位者都不希望手下抱成一团。

可问题是,高高在上的崇祯皇帝不明白,人无论高低贵贱,只要是人就一定有圈子。

而圈子的大小好坏,则决定了人的成功与否。

每一个圈子里的人,其实都是相互成就。

孤家寡人,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

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

东林党已经事实存在,温体仁如果没有几个帮手,仅凭一个首辅的位置,难道就能跟他们正面硬刚?

显然不可能嘛!

个人的力量怎么能斗得过团体?

哪怕你再有本事,若是没有帮手,不也还有那句老话,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

所以,历史上,温体仁坐上首辅位置上,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

他先是让自己的同乡闵洪学当了吏部尚书,又将御史高捷、侍郎唐世济、副都御史张永光等人收为心腹,才可以勉强压制东林党人。

没错,只是勉强,而不是如九千岁魏公公般全面压制东林党人。

当然,这并不是说温体仁才干不如魏公公,只是因为领导不同。

历史上,天启皇帝同样受到东林党的忽悠,可他反应快,立马就醒悟过来了。

为了打倒强大的东林党,他不惜自污全力扶持魏公公!

而崇祯皇帝呢?

他反应不及天启皇帝,手段更是和他老哥无法相比。

被东林党忽悠了之后,只是厌恶他们而已,却没有出手清除。

也因此,为了对付东林党,温体仁一贯是采用阴谋诡计的方式。

可是,既然是阴谋,那就见不得光,终究有曝光的时候,哪怕设计得再巧妙?

最终,温体仁栽在这上面了。

崇祯十年,温体仁为了收拾东林大佬钱谦益,让人收买了常熟县衙师爷张汉儒,出面告发钱谦益侵占地方钱粮、出卖生员名额、通番走私等五十八条罪状。

这其中,侵占地方钱粮、出卖生员名额的罪名是真实的,可通番走私却是属于诬陷水太凉钱谦益了。

可是,温体仁如果不用这样的重罪,又哪里能除得掉东林大佬钱谦益?

随即,温体仁拟旨,将钱谦益逮捕入狱。

水太凉入狱后,心知是温体仁想置自己于死地,便托人向司礼监太监曹化淳求助。

曹化淳和钱谦益私交不错,也知道他是冤枉的,便答应帮忙营救。

原本,曹化淳和温体仁二人,一个是内廷的大太监,一个是外廷的首辅,又都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人,一直以来都相安无事。

可随着曹化淳插手此事,二人立马碰撞了起来。

温体仁不想曹化淳坏了他的好事,就让人编造了钱谦益“款曹击温”的匿名揭帖,四处散发。

同时,让他的小弟户部给事中王藩出面风闻奏事,诬陷钱谦益出银四万两求助于曹化淳。

而温体仁自己则向崇祯皇帝密奏,要求查办曹化淳。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