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要到秋收的时候了,中秋节也慢慢近了,往年老魏家都会一边准备秋收,一边准备过节。
为秋收主要是做好工具和场地上的准备。镐头是秋收的主要工具,磨好镐头是必须的,成熟的玉米从田地里被镐下来必须依靠一把锋利的镐子,如果没有称手的镐子会累死庄稼人的。
几亩地的玉米要在三几天内被一颗一颗地砍下来,镐头的作用至关重要,镐头不锋利抡镐人就要使更大的臂力才能砍倒结实的玉米杆。这样几亩地下来就是最强壮的庄稼人也会吃不消的,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就在这里。
别看是干农活,也是需要极细的考虑才行,就拿镐子来说吧,以为磨好镐头就行了那就错了!说明你肯定不是个地道的庄稼人!
还要调整好镐柄,镐柄长度合适才能配合持镐人的身高和臂长,更大地发挥杠杆作用。镐柄的把手部位光滑度是否合适也很重要,过于光滑容易脱手,不好用力;过于粗糙会磨损拿镐人的手,很多不老练的年轻庄稼人往往还没干几下活,就因为这个把手磨出了水泡。
老魏是专门负责调整镐子这项任务的,他了解家里人的身高臂长和手掌的粗糙度,做起这项工作来很到位。大力人高马大,适合用长柄的;老魏自己和老三身头矮点,镐柄要稍短点。老魏年老皮糙老茧多,镐把光滑点也不碍事;大力尤其是老三这样的年轻人手皮薄,对镐把的要求就比较大。老魏通常会在俩年轻人用的镐把上缠一块毛巾,这样就不会磨破手,还可以稳稳地握住镐子。
另一件重要的工具就是拉车,玉米收下来后要及时拉回家晾干;玉米杆也要拉到合适的地方存放,腾出田地来种下一季庄稼。
老魏家因为没有牲口,所有拉车的劳动都需要人来完成,所以更需要一辆可靠好使的拉车,修理拉车一般由大力来做。加固车梆和车轮,润滑车轴和拉套,准备好加固装载物的挡板和绳索,每一样都要仔细做好。
以前老魏家五个男劳力,拉车的活可以轮换着来。今年老三去了大学,大壮进了牢房,二和也推说厂里忙不愿帮忙秋收,这样就只剩下老魏和大力两个男劳力了。老魏又是个身子骨软的人,干不了太重的活,所以大部分劳动今年都要指望大力了。
大鹅和老魏寻思今年的秋收如果都靠大力,恐怕会太辛苦他了,于是他们商量将今天的秋收时间拉长一些,以前三天可以收清,今年五天,再不行一个礼拜能干完就行。拉车的劳动也不要全靠人了,可以借谁家的牲口用两天,给他们一些牲口饲料做补偿。
商量好了之后,三人就各自分头去做准备了。
大鹅在秋收上都是做些辅助工作,主要任务是放在准备中秋节上,农村人最盼望的就是过年过节,只有这样才可以理直气壮地改善一下生活。平时谁家要是总做好伙食会被说成是好吃懒做,不过日子,节俭是除勤劳能干之外另一夸奖庄稼人的标准。
中秋节老魏家最大的改善就是可以狠劲地做几大盆月饼,月饼做好后一般都放在瓷盆里储藏,给那些上班、上学和下地干活的人带上两块,以便不能回家就餐时当充饥的食物。
今年大鹅虽然并没有太大的心情做什么美食,但月饼还是要做的,就算看着大力这一个人的辛苦劲儿也不能亏待了他。大鹅早早就把各种原材料准备好了,有瓜子仁、核桃仁、杏仁、花生、葡萄干、芝麻、红豆等各种家人爱吃的搭配料。还把烤月饼的模具拿出来清洗晾干,模具是家传的,用桃木雕刻的,里面有刻着各种吉祥花纹的,也有刻着“福禄寿喜”等字样的。
这些老物件不仅是物品的传递,也是家庭生活方式和态度的传承,不管日子多忙多乱,也要端端正正地过下去。不能中断的传统提醒着大鹅前人经历了那么多不是照样把日子过到她们这一辈了吗,她也应把生活稳稳当当地传到下一辈手里。
正式秋收前,大力事先去看了看庄稼,以便确定收割的具体日子。大力看到玉米杆上的叶子有些已干枯,但大部分还是绿生生的。大力把身边一棵玉米杆上的一个硕大的棒子从胡须处一层一层剥开,玉米粒一排一排紧密地包裹在里面,就像一粒粒珍珠一样在阳光下闪着光芒。
大力凑近闻了闻,一股淡淡的香甜飘进鼻孔,他又用手指摁了摁玉米粒,指甲在玉米粒上留下了一道印迹,说明玉米粒还有一点儿软。大力凭借经验判断如果天气晴好,再过一个星期就可以收获了。
看罢庄稼之后,大力用铁锹在高处的道路和低处的田地之间铺出一条一米多宽的斜坡,以便正式秋收时拉车可以顺利地在田地和道路之间上下运输。铺完后大力用脚使劲儿地把斜坡踩踏结实,防止将来载重的车轮陷到松土里邬驻车。
铺好路后大力又把地头边上的杂草清除掉,蔓延的杂草会阻碍劳动的顺利进行。大力虽看上去是个粗心的男人,但遇到庄稼田地里的事情时他比谁都考虑得仔细,因为这里浸住了他所有的希望,是他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