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10 暗桩  双璧七星剑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和万书婚礼上才会只见酒肉,不见鲜血。天黑时,四人来报,一共找到七条小路,并绘制方位,标明序号。

是夜。汪泽单独召来谈莫随和危敬孝,命他二人明日卯时带士族弟子从一号小路登山。

稍后,汪泽又单独召见米南山和马可犁,命他二人明日卯时带商族弟子从四号小路登山。

依次又命孟迦凌和上官以逸一组,褚隐秀与姜奉一一组,郎思鹤与庞营建一组,昌念臣与风舒云各成一组,分别在辰时、已时、午时,带一万人从二、六、三、七、五号小路登山。

而且言明,他们的兵马是唯一一路登山的兵马,目的则只有一个:占据一个山头,以便以此为据点,与戴行空形成对峙之势。

汪泽如此安排,自然是要七路兵马互不知晓,互不干扰,以使间谍露出马脚。

卯时,天光微亮,谈莫随与危敬孝按图找到山西一号小路,近万人排成长龙,小心翼翼地在林中穿行,耳朵时刻竖立着聆听附近的动静,生怕又中埋伏,导致全军覆没,只要碰到峡谷或低洼盆地,一律绕行。就这样谨小慎微走到天亮,仍不见敌军,再走到午时,路已到尽头,前方是一座峭壁,无法再前行。危敬孝建议安营扎寨,绘制地图派斥候送达汪泽。但没料到,斥候带回汪泽的新命令又变成了:立即返回营地。两人摸不着头脑,只好又原路返回,依然未遇敌军。

/

米南山和马可犁则运气欠佳,两人从山东四号小路登山,刚入山林时也是夜静林谧,可当缓缓行军近二十里时,也即一万弟子都深入山林中以后,马可犁隐隐感到不安。他建议先暂停行军,派斥候先探路,米南山也惊慌地问,“有何异动?”

马可犁只是预感不详,并无凭据,但他坚持派斥候探路,米南山相信马可犁,马可犁好歹读过几本兵书,便派出十个斥候前去探路,剩余人马原地等候。不料左等右等近两刻钟,也不见任何回音,马可犁和米南山都担心起来,命令各路首领打起精神,准备战斗。

此时天已大亮,山路狭窄,马可犁命两人一组,并排前行,一人注意左方动静,另一人注意右方动静,一步一步挪着往前走。两刻钟才走出二里路,士兵免不了精神松懈,又走二里,仍无异常,连米南山也开始放松警惕。马可犁却一直紧绷着神经,举剑走在最前面。适才一路走来,都是上坡,如今走到坡顶,往前跟着山路就是下坡,按理敌军若有埋伏,必然在坡顶,只有这样居高临下冲击敌人,才最有杀伤力,这么看来,下坡不太可能有埋伏。

不,马可犁忽然想起,只能说,山坡后方没有埋伏。至于山坡前方,地形不能尽收眼底,既有可能是峡谷,也可能是盆谷,也可能是峭壁,或者悬崖,被树挡住看不真切。但无论哪一种地形,都是死地,以戴行空的能耐,决不可能让他们生还。直觉告诉他,绝对不能下坡。

但是米南山认为,脚下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他坚持下坡,而且他从上次战败中吸取经验,如果前方地形是峡谷或盆谷,己方人数众多,可以兵分两路,从峡谷两边包抄敌军后路。如果是悬崖峭壁,从后包抄,胜算更大。青云山幅员辽阔,与敌军遭遇,真是机会难得,岂能放弃。

双方互不相让。

米南山只好折中,他带五千人下坡,马可犁带五千人自己开路,沿山脊继续前行。马可犁明知此时分兵是下下策,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同意。因此他命五百精壮在前方开路,砍断拦路的树枝、灌木等,后方士兵紧跟,全军缓慢前行。

马可犁等人还未走出半里路,就听坡下战事骤起,刀剑铿锵,士兵哭嚎——米南山果然中了敌军埋伏。马可犁刚想去救,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只羽箭,刺入他右肩锁骨,要不是他随时提防着,那箭早射穿他的喉咙。

紧接着,敌军统帅胡铁缨领兵从前方坡下赶来,先是弓箭手,接着是步兵,源源不断在坡下拉开阵势,将米南山和马可犁的两路人马截成两段,这样一来,想救米南山也无能为力。事实上,马可犁当前自身难保,哪里还有余力救米南山,马可犁五千人马在山脊上,只有三个选择:往前开路太慢,往左只能原路下山,往右,敌军两千张弓箭正对准他们,弓箭手身后还站着大约八千步兵。而马可犁手里五千人只有刀枪剑戟,在弓箭火力之下,只有待宰的份。

如何是好?马可犁面临着艰难选择:撤退?意味着米南山五千人又要全军覆没,而且自己的人马也会被追杀,一下山脊,就会被敌军冲杀;迎敌?许多人会死于弓箭之下,但好在是他冲压敌军,如果有幸冲开一道口子与米南山接应,或许米南山不至于全军覆没,敌军也会受创。但迎敌总损失兵力,一定会多于撤退。

又一支箭射来,射中了马可犁的手臂,射箭之人绝非庸辈,他似乎想把马可犁赶走,不想让马可犁冲阵迎敌。马可犁武功高绝,竟躲不开射来的弓箭,只因这个弓箭手正是元屹。此时米南山正与敌激战,马可犁犹豫一瞬,米南山手下就会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