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做事情执行力非常的强,第二天就弄好了协议,文东这边小哥仨一合计,阿宾跟小国俩人一人出十万块,剩下的四十万文东出,一天的功夫就把入股的事情给敲定下来。
老话讲合伙的买卖不好做,但是文东对建国哥的人品还是非常放心的,钓场就在这里跑不了,日常的经营也骗不了人,文东的店铺距离钓场也近,除非拿钱跑路,要不然还真不用怕。
手里资金到位,李建国的大动作很快运行起来。
开业一炮打响之后,第二场仅仅过了三天时间再度开放正钓。
第一场开业观望的众人,这一场没有犹豫,又是120人全员开钓。
一样的鱼情,一样的过瘾,有前一场的底鱼存在,这一场的出渔率达到了八成多,坑冠240,全坑无空军。
接连两场大炮,让渭水垂钓中心声名鹊起,w市周边城市的精英钓鱼人都知道了这么一个坑的存在,每场鱼都有人驱车几百里赶来,更有不少甚至组团来搞。
兜里有了钱,建国哥的底气壮了许多,三块钱回鱼收来的鱼,挑挑拣拣质量不好的那部分卖掉,皮毛好身体健康的则放到了窑坑大塘里养着。
大塘的水面大,溶氧量高,鱼经过简单消毒处理之后放进去,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复健康,名义是回锅鱼,但是养几天跟生口鱼基本没啥区别。
一周两场鱼,接连干了三周,六场鱼过后,渭水垂钓中心的名声甚至已经传到了省外,整个华北华东地区,影响力开始逐渐扩散。
在钓场开业之后的头一个月,文东的注意力大部分都在钓场这边关注着一举一动。
老实说大炮坑出来的有点早,文东最初心里也没太有底,可是现在旁观一段时间之后,坑里的经营情况比预想还要好得多。
因为周边没有任何定位重叠的存在,渭水大坑像是黑坑周边领域的独角兽般存在,
一旦有人想到大炮商业塘,那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渭水,这种效应普通人可能感觉没啥大不了的,咱也没那个实力去消费。
但是商业就是这样,不怕一时没客源,就怕名不响,名声口碑出来了,四面八方的客户也就有了。
接连六场鱼,收来的鱼八成以都撒到了南大坑里,少说也有五万斤左右的存鱼。
在当时那个阶段,五万斤存鱼是个什么概念,25吨,很多钓场一年放鱼总数都达不到这个数字,更别说存鱼了。
建国哥找了几个朋友到大坑试钓,结果鱼的开口情况不错,小半天钓了七八十斤,出鱼比较平均,接连换了不少位置,基本抛一会儿杆子就能有鱼,于是李建国提前开启了第二段阶段的做钓计划。
南大坑,存鱼保守五万斤,大概四百个钓位左右,每天放补鱼五千斤,连续放一周!收费300块!
450的票很多人有些接受不了,总感觉费用太高,但是又想体验比较快的鱼情,三百一天的收费标准一出,顿时将中等消费水平的钓手们全都给拢了过来。
大窑坑开放的当天,整个渭水钓场人山人海,四百多个钓位,座率至少超过了三百人,新坑新水新鱼,位置自占,鱼获自回,限杆最长5.4米,自钓自抄。
在当时的情况下,三百人以规模的钓场是个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原本建国哥规划当中至少能停200辆车的停车场直接怼满,钓场外面的生产路都排出几百米去。
这么大的高质量消费群体,也带动了周边村镇的经济,吃饭的,提前赶来玩住宿的,平常的盒饭啥的,很快周边的村民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多了不少相关的服务人员。
建国哥找到相邻村的村长,张口就要承包十多亩的荒地充当停车场,村书记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
大坑开放一炮打响,每天的人率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建国哥的压力顿时大大减轻。
如果仔细算一下的话,其中的利润非常惊人,每天补鱼五千斤,也才两万多的成本,但是日流水接近七万。
大坑里都是三块钱一斤回收来的鱼,收费三百,只要出渔率低于人均一百斤,坑里就不会亏钱,这段时间统计了一下,平均出渔率在人均五六十斤左右。
简单一算的话,算每天投放新鱼,按照人均出鱼六十斤,回鱼180,扣除钓费还有一百二十块一个人头的毛利率,再扣掉投放新鱼的成本,一天下来,大概还有接近两万的盈余。
这么高的流水支持,建国哥招股拿到手的八十万只用了不到五十万就能保持资本流通转起来了,新收的钓费足够支付买鱼的钱还有盈余,整个钓场的基本盘随着时间的累积在迅速的发展。
在渭水垂钓中心高速发展的同时,坑里也出现了第一批死忠粉。
不是别人,正是穆师傅喊来过瘾的老猫。
在渭水见识到了大炮坑的魅力之后,老猫跟小刑一发不可收拾,完全被大炮坑刺激的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