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什么普及化的民用技术……(物理调音和电路板调音之间还有个微电杆手动调音,很冷门,又很不靠谱,作者就选择性略过了)
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技术储备,任烨觉得硬搞出一副前世2011年发布的K3003级别的圈铁混合耳机出来吊打MX500和e888,并不难,只要组织个团队,有几个月乃至一两年的时间计算腔体导管结构,然后不计成本的用上目前娄氏最好的单元……这一套搞下来,怕是售价要超过K3003当年一万八千块的首发价了。震惊业内估计没啥问题,但在消费市场造成什么影响力……任烨只能呵呵……前世普通人,知道beats的肯定比知道AKG的多。
当然震惊业内也是要的,所以任烨同样把高端圈铁混合耳机立项了,目前还处于组织人手去计算内腔声学构造的阶段,不过短期内,任烨还是需要一款产品,来搞定消费级市场。
K3003短时间内山寨不出来,但是K3003的构架,给了任烨一点启发,那就是在耳机内部中轴线上同轴设置两个独立分开的共鸣腔,每个共鸣腔口安装一个动圈振膜,俗称同轴双圈的结构设计。
这个技术,在前世,也是很流行的技术,毕竟业内有句话叫口径不够,双圈来凑。像索尼那样16mm的超大口径振膜,难以制造不说,搞出来的耳机佩戴也不好,索尼后来的“耳插U盘”就是这么来的,使用两个振膜的同轴双圈构架,性能虽然在体现上限的顶级市场有些比不过超大口径的单动圈,不过在中低端市场却是足够用了,现在拿来殴打具有口径优势的平头耳机,也算是对症下药。
现在的厂商很少使用双振膜,是因为目前双振膜有个技术瓶颈,就是两个振膜之间的共振干扰问题,包括AKG在K3003上虽然首创了双共鸣腔双振膜设计,却也是不敢让振膜的运动幅度过大,虽然回避了共振干扰问题,但是振膜振幅不大就出不了低频重音,导致K3003的低音始终被人诟病。
可作为重生者,双动圈的共振,对任烨来说,并不是大问题。如果是并列双圈、交错双圈之类的构架,还要费点事,同轴双圈的话,真是再简单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