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2) 嵩山  五星连云诀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直到深夜,郑天乘仍然手不释卷,在灯下翻看白天得来的书。

他简直是又惊又喜,如获至宝,原来这些书籍,多半是皇家馆藏,而推其来历,大多是建安到泰始间全国各地的名士所作,至于这些宝贵的书籍为何出现在今日那个破落的院子里?郑天乘想到了很多种可能性,他觉得最有可能的就是这些书本来是被一个名家所收藏,最后怕是被盗、亦或者被抢夺才落入此处吧。

书中所载,有的是作者的个人游学经历,有的是各类经典的注释和见解,有的是成年旧事,秘闻野史,也有的,可谓至理名言,通天玄机。郑天乘对陈璒说:“今日值万金者,尚不及此箱中一二本!”

陈璒大喜,自两人认识以来,他就知道这位兄弟最喜欢书,所以前几年他也曾送过一两本他搜寻来的古书,看到今天能为天乘弄来如此多的心爱之物,陈璒如小孩般憨笑不止。

仆人们送来了几碗热汤茶点,两人用完了这宵夜后又畅谈许久,陈璒渐困,于是回房休息。

郑天乘则全无睡意,继续挑灯夜读,遇见精彩之处,他不禁轻轻诵念,结果愈加兴奋,乃至后来觉得如此好文,光读还不够,就铺开纸墨,提笔抄写起来。夜越来越深,他虽是眼怠手倦,但仍旧奋笔不停,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忽然油灯一闪,灯芯处炸出一个灯花来,郑天乘于是放下笔,伸了伸腰,把灯芯挑了挑。

也就在此时,安静的夜里却响起了几声咚咚咚的清脆敲门声,有人在门外敲门?郑天乘只道又是陈璒过来了,起身拉开房门。

但是门口之人却不是陈璒,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老者,此人宽袍大袖,仪态倒是丰仪,郑天乘正在吃惊,老者说话:“深更半夜,多有打扰,老拙正巧就在隔壁,闻得公子房内阵阵读书声,词句多有不凡,情愿与公子探讨一二,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郑天乘听得老者言语清亮,又见老者慈眉善目,仪表不凡,飘飘然有出世之风,遂请老者入内。当下互表家门,老者自称姓彭,号令山公,家住城北十五里外的连城山庄。

郑天乘道:“夜深人静,打扰了老先生的清梦,还望见谅。”

老者呵呵一笑回答:“却也是不妨,公子好学,读书读至如此深夜,文章也不是平凡之文,敢问是何文何篇,引得公子有如此雅兴而甘愿不眠呢?”

郑天乘心里暗暗道,白天得书的情况不知道说不说得,他虽不像歹人还是要小心为好,只得回答:“只因为白天机缘巧合,偶得前人古书两箱,晚间读起来后爱不释手,一发不可收,故到此时。”他打算如果老人再问就全盘托出白天买书的经历。

但老者却说:“适才读的,可是……”转眼往桌上看。

郑天乘拿过书来,此篇正是他抄写的这篇。

老者只飘了几眼道:“此书的作者老朽倒是认得,昔年我尚年幼,是此公隔壁的邻居,每每夜晚,此公都要读书著书,他一生就写了两本,献给皇帝却泥牛入海,晚年唏嘘感叹而亡,我深深为之感到惋惜,本是治国的贤才却老死没有作为,此公的文章我熟记于胸,今日深夜,刚刚听你读到后,感慨万千啊!”

郑天乘没想到还有这等奇遇,当下深深一揖道:“还望老先生多多赐教。”

老者整整衣服说:“书者,人所著也,人死,则书也半死。”

郑天乘不解的问:“此话怎讲,还望老先生不惜赐教。”

老者又道:“书中之意隐晦,若无作者解释,难以理解全部,此谓之曰死书也,读死书倒不如读活书。”

郑天乘道:“在下愿闻其详!”

老者又道:“我观公子面色憔悴,读书声也是气息游荡在外,方才进屋前已经排了经纬,你怕是又要辗转漂泊一番了,不过也不用担心,你虽然奔波辛苦,但苦过终会迎接晴日,此间洛阳嵩山,就有活书,读之可知你恩师父母兄妹下落,何必晚间再读这些死书呢!”

老者说罢大笑,一双利眼直勾勾的看过来,郑天乘大惊,一来是心事全部说中,二来疑惑老者如何知道自己心事,当下一抬头,却发现自己趴在桌上,室内残灯半明半灭,方才只是一梦罢了。

郑天乘猛然惊醒后,突然就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嵩山广宁子,当初就是他将自己推荐给老庄主,郑天乘突然懊悔起来,居然忘记了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

看看窗外,业已放光,郑天乘索性也不睡了,准备明天一早就往嵩山。

比及天刚刚亮,郑天乘就找到陈璒,提出要上嵩山,他本打算自己独自去,但陈璒哪里肯:“我早就听说嵩山广宁子大名,岂能不去?”于是两人匆匆吃过早饭,骑上两匹马,带了两个随从,策马扬鞭而去。

四人晓行夜宿,足足走了三天,才走到山中一个幽静处。只见得此处古树葱郁,青草茵茵,一座小石桥横架在小溪之上,桥的那边一座庙观,飞檐翘角,隐没在丛林之中,二人走过了石头桥,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