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峰回路转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方英雄传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骨,成圣明境界,则骨体荣华焕发,光芒四射。你刚才那三掌若不是有气丹支撑,这大树是不会动的。正好今晚是大雾笼罩,你不妨凌空打出一掌让贫道看一看。”

少年依从他言,挥动右手一掌劈出,清晰可见雾气被劲力排出半丈。

道长又与光王作揖致意,“无上天尊,这位善信,可否也打上一掌。”光王也认认真真地拍出一掌,可掌边的雾气懒洋洋地挪了挪身子便停下了。

道长再面向和尚,“禅师,不知法号如何称呼啊?”

“阿弥陀佛,黄檗山义玄。”

道长将云扫从肩后向前甩出,朗声惊呼道,“慈悲,你是希运大师的首座弟子义玄禅师呀,幸会,禅师能否运内力也打上一掌?”

义玄大大方方地站稳身形,起手运力,鼓动宽大的僧衣袖子,借身体旋移,激起两股真气,将周身的雾气卷出十几丈之外。

道长点评道:“普通人的一掌是用蛮力推;坊间的硬气功是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通过持久的吸气、吞气、聚气、运气、闭气、崩气,体内劲力集于一点,排打发出,有击岩碎石之功,但也只是几丈内的排气;而义玄禅师的一掌才是正宗的气功,自达摩老祖创立禅宗以来,禅修以练心为主,明心见性,将身体置之度外,摒除攀缘和杂念,达到入定境界,易筋洗髓,磅礴气势可力拨山河。禅宗气功和道家吐纳调息的内功心法虽有天壤之别,修炼方法也大相径庭,可结果有异曲同工之效,都能守宫如静兔,发力似洪流,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见他两指竖于胸前,凝神存思,将云扫向天空挥去,只见一股真气直冲云霄,将众人头顶上的重重迷雾向四面拨开,一轮明月、繁星点点高悬夜空。

正当大家啧啧称奇时,一句低沉的戏谑清晰地传入耳畔,“茅山捉鬼的老道,看你能耐的,不如你烧几张灵符把这雾给驱散了吧。”

往四下里寻找,除了雾还是雾。“远着哩,不用看了,人还在几里地之外呢。”道长微笑着说。

“你是茅山孙智清掌教吧?”少年突然认出了对方大呼道。

“无上天尊,娃儿,你才认出贫道啊,我第一眼就认出你这个掷筊的娃娃了,几年不见,都长这么高了。”孙掌教爱抚地拍着少年的肩头,“娃儿,你叫什么名字?”

“庄义方。”

几个人上到小船之上互通了姓名,唯独光王没敢吐露实情,只说是贺拔惎的伙计姓王名光,少年便管他叫光叔。

贺拔惎问孙道长意欲何往,“慈悲,我从王屋山阳台宫来,要去洞庭湖君山参加九月十五的武林大会,在这里等个朋友。”

光王问道:“是刚才那个传音的吧?”

“正是!”道长提起这人抑制不住开怀笑道,“这位可不能等闲视之,是一位得道的高人,隐居山林,参禅悟道,儒、道、释兼修,具大慈悲心,点石成金,乐善好施,悲天悯人。”

“老道,你又在夸我吗?”随着清晰的喊声,风到,人到,从岸头纵跃来一位精致的矮瘦老人,身穿紫衣,发结红带,背后剑囊里排插几口长剑短剑。

往脸上看,颧骨高兀,眼窝深陷,目光如炬,两腮无肉。他爽朗地笑道:“孙道长,你早到啦。老哥我被人阻在路上,耽误了,让你久等啦。”

孙掌教起身相迎,“慈悲,还有谁能阻碍兰陵老人的步伐呢?”

老人手捋稀疏的胡须,哈哈笑道:“就在楚州城外的烂坟岗子里,看见两个破烂和尚,鬼鬼祟祟地在坟头乱窜,好像在抢什么茶喝,我想他们可疑,便上前询问。不想话不投机动起手来,未曾想那老和尚还有些道行,我俩打了个平手。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义玄禅师请老人就坐,献上热茶。

“不喝这个,我有好东西。”老人伸出枯槁的手一扇,将碗里的茶水轻飘飘地扇入河中。

随后从后腰上拽出一坛子酒来,又是一扇,坛口泥封像被刀削齐整整地落下。

他慷慨地对大家说:“来,换酒。”他侧脸向着孙道长,“道长,我刚从老家海州回来,这是我特意为你带来的,可惜另一坛在坟地里与老和尚喝掉了。更可惜的是,和尚喝了却说这酒没有百丈山的禅茶好喝,你给凭一凭。”

孙道长微笑着抿上一口,不住点头称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不愧是兰陵美酒啊!”老人心满意足地连连说是。

“兰陵老人,你近日可消瘦了许多?”道长关切地问道。

老人神秘地回答:“确实,不瞒道长,我近来正练一套剑法,退步天罡北斗剑阵,耗费内力多了些。”

“哦,不妨演练一下啊!”道长兴趣大增。那兰陵老人并未忸怩推却,腾身而出,背后长剑短剑七口,如飞鸿雨燕轻盈弹出,剑随人行,舞于堤上。七剑奔跃挥霍,有如电光,时而直进,时而圆转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