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迦叶道场论渐顿,盘陀石上接善缘。  十方英雄传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辨内理,以讹传讹之祸。南、北禅宗一脉相承,人虽有南北,有智钝,但佛性无南北,无渐顿。法只有一种,譬如这风吹幡动,有人说是风动,有人却说是幡动。其实都不是!是你的心在动。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达摩老祖曾作偈‘吾本来磅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大家往后看吧,这五叶都是哪些师兄师弟的嫡传啊?老衲恐怕是看不到了,光大我佛自有后来人啊。”众和尚听罢连声称诺。

一阵山风穿堂而过,撩动了墙上的字画。秦靖注目观赏,是幅骏马图,但好像缺了些什么。

老和尚笑咪咪地瞧着,“阿弥陀佛,秦施主,看出来了吗?水满则溢,月满则损,这幅画里的骏马秃了条尾巴。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我这马虽不比李贺李长吉那匹驰骋疆场的战马,但也是仙界下凡的神马呀。”

他抬手向画上一指,“此画为《立马图》,乃八十年前画圣吴道子来朝鸡足山时,应老衲之请而作。当画到最后一笔马尾巴处,道子大师忽觉得不适,无法下笔,就暂时搁笔休息。第二天道子大师辞别后,老衲才记起,追赶已晚,只好作罢。”

“太可惜了!”秦靖坊镳眼见当年的情景,听得入了神。

“是啊,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将此图挂于禅室。每天上香观看,一来怀念大师,二来观赏笔墨。忽有一日,山下十来个农人吵吵嚷嚷地冲进寺里,要寺院赔他们的庄稼。说寺里有匹秃尾巴马,天天夜里去吃他们田里的稻子。我们是莫名其妙,寺里并没有养马呀,就有一幅《立马图》。众人不信,进屋观看,看到此图都连呼神奇,画中之马竟和所追之马一摸一样,看它嘴里还衔着几根金黄稻穗呢。老衲本欲将此画投入火塘一炬,不想秃马托梦于我,说他乃八部龙众,沙竭罗龙王之女,载佛陀衣钵,随迦叶尊者东来。趁尊者入定已久,稍有懈怠,铸成此祸,发誓诚心悔改,驮米犁田弥补过失。从此,这鸡足山下每天夜里便有匹秃马为庄稼户耕种啦。”

秦靖仔细观瞧,这秃马画得扬鬃跃蹄,活灵活现的,真有股呼之欲出的景象。

“师祖,茶好了。”

“呈上来吧。”屋帘一挑,两个小沙弥端着茶盘走了进来,将一杯杯茶水分于大家,后躬身退出。

“你们都是远道而来的贵客,老衲用白家的三道茶来招待大家。这第一道茶称清苦之茶,是用小陶罐烧烤龙尾关的沱茶,到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冲入沸水制得。此茶以浓酽为佳,香味宜人。正如孟子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此茶要以小口抿尝来体会出人生的原汁原味。”

秦靖端起陶制小杯,用舌尖回味着苦凉清香之趣,小半杯茶不经意间饮完了。

屋帘又挑,两个小沙弥端着茶盘二次走了进来,将一碗碗茶水分于大家,后躬身退出。

“这第二道茶称为甜茶,是用核桃仁和红糖为佐料,冲入苍山感通寺茶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此道茶甜而不腻,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大家可以痛快地喝个够。寓苦去甜来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

“好甜,好香!”希运和尚边喝边赞叹着。

屋帘再挑,两个小沙弥端着茶盘重又走了进来,将一盏盏茶水分于大家,后侍立一旁。

“这第三道茶称为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许花椒、姜、桂皮为作料,冲苍山雪绿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带有麻辣味,喝后回味无穷。这甜、苦、辣,是人生的淡境,人的一生要经历的诱惑太多,要做到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需有淡泊的心胸和恢宏的气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

秦靖此生还是头回品这三道茶,感到极其新鲜和有趣。

远处传来积香厨的磬声,五观堂的鱼梆子跟着也响了,“静风,饭后把居士寮房打扫出来;静云,前面引路去斋房。”

“喏。”两个小沙弥颌首低眉地答应着。

“几位,请到斋房用斋。”老和尚执意摆脱出两位禅师的搀扶,慢悠悠地向方丈室外踱去。

一晃几天过去了,晨钟暮鼓的寺院生活虽然清苦,却很有规律,方山禅师带着徒弟秋月整日里在禅房中参禅读经,乐在其中;希运大师可没有那份耐性,领上弟子义玄登临绝顶,东观日出,南眺云海,西见苍山洱海,北望玉龙雪峰,远尘离垢,绝相超宗。

还好,跃治老和尚一有空闲,便捧着他的宝贝云子来找秦靖下棋。

这云子系玛瑙打磨,质地细腻玉润,色泽晶莹柔和,坚而不脆,沉而不滑。白子温润如玉,柔而不透,微有淡黄之色;黑子仰视若碧玉,俯视若点漆。和尚的棋艺倒是不敢恭维,可所持的韧劲却是了得,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