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迦叶道场论渐顿,盘陀石上接善缘。  十方英雄传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随着回忆,时光瞬间返转到了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秦靖受好友泰山灵岩寺主持方山禅师之邀,一同跋涉千里,行程两月有余,终于来到了滇西北的鸡足山下。

出行时还是飞雪料峭的寒冬,不觉间已是花团锦簇的早春了。遥望鸡足山气势磅礴,绵延百里,在茫茫云岭高原之巅,红土蓝天之间,矗立着这座擎天立地的巍峨清峰。

“鸡足山,杠赛来!秦靖兄弟,世上无难事呀,我们终于到了。”风尘仆仆的方山大师遥望着起伏的峰峦感慨道。自他那炯炯有神、无比虔诚的目光中;从和尚瘦削骨感、坚毅不拔的肩头上,秦靖好似读懂了什么。

看这佛国,寺院大多依山临岩而筑,顺着山势星罗棋布,殿宇僧舍隐映在苍松翠柏之间。

拾阶而上,林木茂密,修竹丛生,云雾缭绕,溪水淙淙,禅乐梵呗回荡幽谷,游人香客接踵比肩。

登至半山处,俯视群山,万壑松涛山风拂动,杜鹃花海缤纷如霞。抬头只见绝顶悬岩之下,一座恢宏古寺已在眼前,“迦叶殿。”

仰头观看的秦靖话音未落,山门匾额下肃立个小沙弥,紧步上前单掌起手问道:“大师,可是灵岩寺方山禅师吗?”

“阿弥陀佛,贫僧正是。”

“我家师祖已等候多时了,请随我来。”方山一行三人跟着小和尚走进寺里。进入一重门为天王殿,内中塑弥勒佛,左右两侧护卫四大天王。

穿堂而出是二重殿,观音殿内塑有千手观音铜像,两侧壁画绘着观音菩萨的七十二化身。

走近三重殿,空场中央立着一座约五丈高的金箔铜质万佛塔,塔身内外雕铸着万余尊金佛,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塔后便是本寺正殿,殿内中央莲花处立迦叶尊者的香樟木雕,尊者雕刻得栩栩如生,殿内左右山墙上彩绘着灵山会的众佛图。

再往后去,参天古柏的树荫下耸立着藏经阁,正殿南侧的四重殿为祖师殿,它旁边甬道的尽头便是方丈室了。

几个人刚踏入小径,便听得一声洪亮的呼唤,“小师叔,你们怎么才到呀?”然后是“哐哐”响的脚步声,一个伟岸的和尚从僧房里冲了出来,一把抓住了方山的胳膊。

秦靖定睛观瞧,这大和尚身高八尺开外,比自己还高出半头,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诙谐嬉笑间暗藏肃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额头隆起如珠,恰似个南极老人星。

“阿弥陀佛,希运,你可好啊?”方山禅师急忙起手施礼,看这两人年纪相差无几,可论着辈分,方山还是希运的师叔呢。

“小师叔,一路上可是鞍马劳顿啊,快进屋,跃治师叔正等着你们呢。”大和尚挽着方山精瘦的手臂快步走向屋去,“师叔!我方山师叔到了!”

方丈室内摆设得很是简朴,一张雕花的圆桌,几把松木椅子,窗前的土炕上一床粗布薄被叠的是整整齐齐,屋里四处打扫得极为干净,一尘不染。

正手座位站起一个老和尚,要估计他的年纪,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中等身材,须发皆白,垂颊的长寿眉下一双总在微笑的杏眼,像会说话似的和你打着招呼,双耳垂肩,唇若涂脂,红润润的一张童颜没有一丝岁月留下的痕迹。

方山快走几步深施一礼,“阿弥陀佛,跃治大师,你老好啊?”

老和尚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用微微颤抖的手握住了方山的手指,“善哉!师弟,让老衲看看你,没变,没变,还和上次来时一个样。快坐,都快坐下。”

一屋子的人分主次落座。老寿星示意领路的小沙弥说:“静云,烧茶。”

“诺。”

老和尚随后用手一指那伟岸的出家人对方山说:“希运来得早,他那黄檗山比你的泰山近。”

方山禅师面带愧色接过话说:“善哉,大师,我们也是紧赶慢赶,怕耽误了大事。”

老和尚仙指微摇说道:“不晚,不晚,离南诏佛塔开光之日还来得及。此次是应苍山感通寺住持李成眉李贤者的盛情之邀,代表我们禅宗见证佛家大典。李成眉李贤者乃白家子弟,七祖神会再传弟子,法号买顺嵯,师从成都圣寿寺张惟忠和尚。常立‘传灯留圣制,演梵听华云’之宏愿,现在南诏劝丰佑大王驾下为国师,位高德重,广施禅缘,开创西南之宗门。不易呀!”

他又转目端详着秦靖,“这位英雄相貌不凡,方山师弟,这是哪位英雄啊?”

秦靖赶忙站起,深施大礼,“大师好,我乃济南府人士,秦靖。”

屋里的人都向他望去。“英雄你身后背着的可是锏吗?济南府会使锏的,也只有秦家了。”

老和尚稍一沉思后,便立刻欢喜起来,“你一定是护国公的后人喽,你们看我这老了都老糊涂了,他的长相和贴在门上的门神一模一样啊!”

“善哉,像,真像!师叔,没错,是护国公的后人。”希运和尚这时也凑到跟前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