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次等的德行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接着,他又打个比方:男人前后不一,尚且失去配偶,何况是霸主呢?

这话有道理,但韩穿只是奉命行事,没有决定权。

既然能让鲁国退回‘汶阳之田’,其它诸侯得到的土地,恐怕也难以保存。

晋景公为了讨好齐国,却惹怒鲁国,失去了诸侯的信任。等到他死后,没有一个诸侯主动去送葬,大家对他这种反复无常之举实在厌恶,甚至痛恨。

中国自古讲究信用,这是优点,也容易成为缺点。在这个世界政坛风云变幻的年代,碰上一些卑鄙无耻不讲信用的国家,吃亏的往往是我们。

诸侯的叛心,让晋国感到恐惧,毕竟不是个别国家心怀不满,而是集体造反。

公元前583年冬季,士燮到鲁国访问,请鲁国出兵讨伐郯国,理由是郯国背弃晋国,侍奉南方的吴国。

其实,此事也不能全怪郯国。

因为在公元前584年春,吴国伐郯。当时的吴国虽然称不上多么强大,吴王寿梦年轻有为,收拾郯国还是很轻松;晋国并没有出兵救援,郯国打不过,不得不签订城下之盟,改换门庭,侍奉吴国。

当时,季文子就曾感叹:“中原诸国不能镇慑蛮夷,蛮夷却来进攻,又没有人对此担忧,这是因为没有好国君的缘故啊!我们恐怕要灭亡了。”

季文子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楚国是南蛮,吴国属于东夷,都曾强盛一时,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国,则属于西戎。但诸侯被灭亡,为时尚早。

晋国拿弱小的郯国找茬,纯粹是立威,以此震慑诸侯。

由于‘汶阳之田’的缘故,季文子对晋国很不满,不想出兵替晋国卖命,但又不敢抗拒。于是,送给士燮大量贿赂,请他回去后,在晋景公面前美言几句,希望缓几天出兵。

有些人,不是金钱美女能收买的,士燮就是这类人。他的智慧,不比他父亲士会差。奉国君之命而来,岂能为了几分外财,废弃国家大事。

他严词拒绝,说道:“君命无二,失信不立。除了规定的礼物外,不应该增加财物,公事私事不能两全其美。君王落后出兵,我们国君从此不能再侍奉君王,我会直接向我的国君汇报。”

岂能因私废公?士燮可不干那丢人的事。

季文子听了很害怕,派叔孙侨如率军,汇合诸侯伐郯。

公元前582年春,晋国在蒲地(今河南长垣县)举行会盟,想借助武力震慑诸侯。

对于‘汶阳之田’,季文子耿耿于怀,对士燮说:“德行不够,会盟有什么用?”

士燮也不是一般人,强硬回应:“用勤勉来安抚诸侯,用宽厚来对待诸侯,用坚强来驾御诸侯,用盟誓来约束诸侯,笼络顺服的,讨伐有二心的,这也是次等的德行了。”

次等德行,晋国只能如此了。

蒲地会盟,首次邀请了一个远方的客人——吴国,不过吴国人没有参加,因为吴王寿梦还在观望。

德行的衰弱,让晋国的统治力也越来越弱。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