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优孟衣冠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口棺材都买不起;死了以后,家中逐渐没落,更加穷困。作为楚国令尹,孙叔敖与子文一样,为国为民,死而后已。

当这种人的媳妇,光荣,但艰难。

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生活越来越贫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勉强依靠打柴为生。

某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优孟,就对他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去世的时候,叮嘱我如果穷困潦倒,活不下去了,就去拜见您。”

优孟一看这外貌,不用鉴定了,的确是孙叔敖的儿子,如今竟然衣衫褴褛,乞丐一般,不禁感叹一番。故人之子贫困,不能坐视不管,优孟叮嘱他,别走远,等候消息。

回到家,优孟缝制了孙叔敖的衣服帽子,模仿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过了一年多,优孟学的惟妙惟肖,就像活着的孙叔敖一样,不仔细分辨,根本无法区分。

这就是成语‘优孟衣冠’的来历,比喻模仿的非常像。

有一次,楚庄王举行宴会,优孟穿戴整齐,前去敬酒祝福;楚庄王一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复活了,立刻要任命他为宰相。

优孟一听,推辞道:“等我回去和内人商量商量,三天以后再决定。”

担任国家令尹,多少人梦寐以求,这好事还商量什么?但优孟固执己见,必须回家与内人商议,要听内人的。楚庄王无奈,挥挥手,去吧,去吧,快去快回。

三天后,优孟姗姗来迟,告诉楚庄王,内人不同意。

这个结果,把楚庄王搞愣了。奇怪,担任楚国宰相,待遇优厚,竟然还有人不愿干?女人真是头发长见识短。

优孟解释道:“我夫人说了,千万不能做楚国的宰相。像孙叔敖那样的忠臣,担任楚国宰相,辅佐大王称霸,死后他的儿子穷困潦倒,度日如年。如果像他那样做楚国宰相,还不如自杀算了。”

接着,他又唱了一首自编自导,廉洁奉公的歌曲:

居住山野耕田苦,难以获得食物;

做官贪婪无耻的,家财富足;

活着虽然荣光,又恐贪赃枉法,连累父母。

想要做个清官,忠于职守,死后清贫无助。

清官不值得做啊!孙叔敖一生辛苦。

岂能做个贪官?万世羞辱。

楚庄王听了,想起令尹孙叔敖,非常惭愧。他振兴楚国,辅佐称霸,如此功劳,怎么就把他的后代忘了呢?

于是,楚庄王立即道歉,招见孙叔敖的儿子,要封给他肥沃的土地。孙叔敖的儿子坚决推辞,但楚庄王坚决赏赐,最后,孙叔敖的儿子提出:“如果大王要奖赏,就把寝丘封给我吧。”

寝丘,今河南固始县和沈丘县之间。孙叔敖临死的时候,对他儿子说:“楚王多次封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一个叫寝丘的地方,地势不好,名字也凶恶。楚国人怕鬼,越国人好祈福,这是个可以长期拥有的地方。”(《吕氏春秋》)肥沃土地不要,却要贫瘠的寝丘。既然提出了要求,楚庄王也不好拒绝,就把拥有四百户的寝丘,作为祭祀孙叔敖的封邑赐给他。

寝丘土地贫瘠,税收也少,但是,却没有哪个贵族愿意来争抢霸占。所以,孙叔敖的后代保有那块土地,传了十代也没有断绝。

这就是成语‘寝丘之志’的来历,比喻与世无争,知足知止的君子之风。

优孟,虽然只是一位杂耍艺人,却凭借自己的智慧,让楚庄王及时回头,解救了贤相孙叔敖后代子孙的困厄,让后人敬仰。

不论做什么,哪怕只是一个乞丐,只要心存正义,怀抱善念,忧民爱国,就值得国人尊敬。作为艺人也一样,名利兼得不能忘本,没有国家支持,何来数亿资产?效仿优孟,莫习优施,褒贬自在人心。

作为艺人的楷模,春秋的历史之中,注定有优孟一席之地。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