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鸟不是凡品,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等着瞧吧!”
听到这话,伍参打心底高兴。大王原来是装傻呢,看来楚国振兴有望啊!他再也没说什么,高高兴兴地走了。
伍参回去后,安心等待消息,希望楚庄王赶快重振朝纲。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楚庄王这只大鸟,更加放纵无度,没有一点悔改的意思。沉迷酒色,言而无信啊!
国君逍遥快活,又急坏了另一个大臣,此人名叫苏从。
这个人的故事也非常少,或许都被秦始皇烧掉了,《史记》记载的也比较简单。
苏从不像伍参,根本没有拐弯抹角,挑明了我就是来进谏的,就差张口大骂楚庄王昏庸无道不务正业丧失民心祸国殃民贻羞万年了,有本事就杀了我。
听了苏从的话,楚庄王怒道:“你没有听到我的诏令吗?”
苏从很平淡地回答:“我死能使您贤明,使楚国振兴,这是我的夙愿。”
臣子不怕死,好!这次,楚庄王没有再沉迷,立刻站了起来,撤掉舞乐菜肴美酒,从此痛改前非,振兴朝纲,为霸业而努力。
还是看看《东周列国志》的精彩片段吧,不知道冯梦龙先生自己编的,还是摘录的野史,反正我没查着,但确实精彩。
苏从一脸沮丧,是哭着入宫的。一个大男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受了委屈的小女子一样,哭的挺伤心。楚庄王正在寻欢作乐,觉得挺奇怪,就问他为什么如此悲伤?
苏从回答:“我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所以痛哭,而楚国也将随后灭亡。”
这话终于戳中楚庄王的敏感神经,大吃一惊,问:“你为什么会死?楚国又怎么会亡?”
苏从说:“我想向大王进谏,大王不听,必定会杀我;我死之后,楚国再没有敢进谏的人,大王从此任意妄为,楚国很快就会灭亡。”
楚庄王一听,原来是拐弯抹角来进谏的,大怒:“我有命令,‘敢进谏者死’;你明知必死,却来冒犯我,也太愚蠢了吧!”
苏从毫无惧色:“我是很愚蠢,那也不如您愚蠢啊!”
从古至今,敢这么直接说国君愚蠢的,我还没见到第二位,典型的小说笔法。
楚庄王怒道:“凭什么说我更愚蠢?”
苏从坦然地说:“我愚蠢,大不了一死,后世会把我看作忠臣敬仰,能与比干并列;您呢,身为万乘之尊,诸侯畏服,却沉溺酒色,乐在今夕,患在将来,只怕有朝一日,想当个普通人都当不了。”
这几句,让楚庄王如梦初醒。据《史记》记载,他立刻解散乐队,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开始处理政务。杀死了几百个罪人,同时擢升了几百个功臣,任用伍举、苏从管理政务,举国上下十分拥护。当年就灭亡庸国(公元前611年)。
除了这两位,还有一位女子,苦口婆心,多次进谏,就是楚庄王的夫人——樊姬。
楚庄王终日饮酒作乐,通宵达旦,樊姬多次进谏无效。无奈之下,她不再梳妆打扮,整日蓬头垢面。楚庄王觉得奇怪,就问她为什么不梳妆打扮?
樊姬说:“你整日沉迷酒色歌舞,荒废政事,楚国前途茫然,我哪有心情梳妆打扮呢?”
楚庄王立刻表示悔悟,然而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没过多久就旧病复发。樊姬于是命人在纪南城南垣筑起一个高台,每天晚上她登上此台,独自对着月亮和星星梳妆。
楚庄王见后深感奇怪,便问樊姬,为什么夜晚独自一人在野外梳妆。樊姬回答说:“大王答应我要远离声色犬马,励精图治,但大王根本不在乎对我的承诺,因此我干吗要打扮给不在乎我的人呢,还不如让星月欣赏。”
楚庄王这才明白樊姬的良苦用心,终于痛改前非,专心朝政,楚国从此迈入正轨。
外有忠臣直言,内有贤妻督促,楚庄王这只大鸟,终于开始翱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