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忠臣荡意诸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的,没想到会面临生死危机,随从们并非敢死队,瞬间散去大半。

宋昭公,成为第二十位被弑的国君。

荡意诸,一代贤臣,跟定宋昭公,以生命诠释‘忠’之真谛,最后殉难。我们不管他是否愚忠,至少,对国君忠,必然也能对亲人忠、对百姓忠、对国家忠。

这种人,值得我们敬佩。

《左传》和《史记》,给宋昭公的定位都是‘无道昏君’。除了最初的谋划公族,别的方面,没有详细记载他的‘无道’事迹,至于打猎游戏,哪个国君没有呢?

有几件事还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厥貉之会,为了宋国百姓,他选择了委曲求全,没有跟楚国硬碰硬;临死的的时候,他也没有选择逃亡国外,而是勇敢地直面死亡。

可见,宋昭公在位近十年,也并非一无是处。

公子鲍早已收买民心,顺势继承君位,就是宋文公。宋国改朝换代,国君被害,周王室的内史叔服的第二个预言,应验了。

虽然继承君位,却名不正言不顺。

公元前609年,宋国武氏族人,领着宋昭公的儿子,侍奉宋文公的同母弟弟司城须作乱。12月,宋文公派戴族(宋戴公后代)、庄族(宋庄公后代)、桓族(宋桓族后代)把他们全杀死,并且在华耦的宾馆攻打武氏,驱逐宋武公、宋穆公的后代,然后让公孙师(庄族)做了司城,乐吕做了司寇(戴族)。

宋武公、宋穆公的后代不甘心,逃到曹国,又反攻宋国。公元前606年秋,也就是楚庄王问鼎中原那一年,宋国军队包围曹国,报复武氏的叛乱。

之后,宋国跟着晋国,消停了约十年。

与许多大名鼎鼎的忠臣相比,荡意诸,微不足道。但是,作为忠臣,那种不怕死的精神,永远让奸臣们汗颜。他并非什么大人物,但他的‘愚忠’,却也让人敬佩,在春秋的历史中,注定有他一席之地。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