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死不瞑目(一)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象。对于商臣,可就是两个概念了,不仅诋毁他的形象,侮辱他的人格,还差点毁了他的前途。

其实,楚成王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早已有了决断。咨询斗勃,不过就是走个程序,斗勃的肺腑忠言,并不能改变什么。最终,照样立商臣为太子,而且派大臣潘崇,担任商臣的老师。

真不知英明的楚成王,为何选择此人。有时候,选择老师,比选择太子更重要;老师品德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弟子的人品。

楚成王,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俗话说,隔墙有耳。作为太子,商臣除了有自己东宫的护卫队,还有自己的亲信,对宫内的风吹草动,了如指掌,甚至几只蚊子苍蝇都知道。斗勃的话,一字不落的,很快就飘到商臣的耳朵里,他恨得牙痒痒。

一朝天子一朝臣,绝对有理。

与阳处父对峙,斗勃出兵,无功而返,商臣就在楚成王耳边下了黑话。他跟楚成王说:“斗勃接受了晋国的贿赂,所以躲开晋军,不去作战,这是楚国的耻辱,罪行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一句话,可要了斗勃的老命。本身作战就无功而返,又被诬陷了一个纳贿通敌卖国的罪名,那是死罪啊!楚成王如今五十多岁,也有点老糊涂,没有仔细思考询问,更不许斗勃辩解,直接派人处死。冤哉!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是古今中外的至理名言,永远不会过时。

楚成王没有成为霸主,也是应该的。成得臣(子玉)、斗勃,两位楚国令尹的死,都展现出他没有胸襟头脑欠缺的一面。如果这两位活着,楚成王的结局,或许是另一番景象。

斗勃死后,经过成大心的再三解释,楚成王才了解事情的真相。他知道商臣忌恨令尹斗勃,自己一时不明,枉杀好人,从此,对商臣非常不满,有废太子之心。

商臣也不争气,加上娇生惯养,时间长了,各种坏毛病一一展现。楚成王有心换掉太子,改立王子职,只怕影响太大,一直下不了决心。

优柔寡断,必生祸乱。

再说商臣,逐渐也感觉出父王对自己态度冷淡,又听说父王有意改立太子,心中忐忑不安。如果真的被废,那就死定了,但只是小道消息,没有实证,无法确定真假。

此时此刻,他唯一能相信的,就是自己的老师。

教育孩子,如果能遇到个好老师,是人生之大幸;否则的话,简直太不幸了。当然,我指的是品德。

商臣的老师,名叫潘崇,芈姓,楚国贵族,公认的潘姓始祖。他对太子忠心耿耿,却没有把商臣的人品教育好,特别是‘孝道’,其实,他自身的品德就有问题,如何教育好弟子?

商臣心怀不安,去请教老师,希望老师能帮助想想办法,如何确定父王是否想换太子?

师徒情深,潘崇义不容辞。

却说楚成王有个妹妹,嫁给江国国君,史称江芈,恰好回楚探亲。潘崇这个人,对江芈的性格,非常了解。他让商臣宴请江羋,宴会上对她态度不尊敬,以激怒她;江羋性格急躁,忿怒之中,一定会说出实情。

不愧是老师,此计高明。如果直接打探,必然得不到任何消息,还容易暴露自己的目的。

于是,商臣热情邀请江芈做客。

从遥远的江国回家一趟,见到许多亲人,侄儿邀请,不能不去。江芈不知有诈,欣然前往。商臣热情招待,酒过半酣,借着醉意,对江芈不理不睬,不屑一顾,甚至说些不敬之词。

江羋一介女流,哪知这是商臣的激将法?女人本身胸襟有限,不知其中厉害,一怒之下拂袖而去。临别还撂下一句狠话:“下贱的东西,难怪国君要杀掉你,改立职为太子。”

走就走吧,啰嗦什么?人在愤怒的时候,说得是气话,但往往也是心里话。这是女人最大的缺点,总要威胁别人一下,却不知,这一句威胁,可是害人害己。

商臣听了这话,即高兴又恐惧,终于探听到实情,太子地位危险,怎么办呢?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