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先蔑投靠了秦国,士会跟着他,也逃到秦国。
如果先蔑想起荀林父昔日的话,不知会有何感触?后来,荀林父派人把先蔑的妻子儿女和家产,全部送到秦国,并且说道:“我和他曾经是同寮啊!”这友情,真是不一般。
士会则很有个性,在秦国住了六年,从来不和先蔑见面。随行人员问他:“能和别人一起逃离晋国,却不能和人家见面,这是为什么?”
士会回答:“我和他的罪过相同,并不是觉得他有道义才跟来的,见面干什么?”一直到士会离开秦国,也没有跟先蔑见一面。
这次大战,公子雍也死于乱军之中。
晋国,胜利了,赢得很轻松。秦康公则简直要被气疯了,欲哭无泪,那么多的秦国战士,死不瞑目啊!晋国,你们还有没有点道义啊!没这么坑人的。
把秦军骗来,然后消灭,这性质太恶劣,太缺德,太卑鄙,太无耻。恐怕他已经不知道骂什么好了,整个秦国,都沉浸于‘痛苦痛悲痛心痛恨痛失自己’之中。
为什么每次上当受骗的,总是我们秦国呢!
本来,秦、晋的关系,可以借此机会好转,没想到仇上加仇,恨上加恨。
血债要用血来偿。秦、晋残余的那点亲情,彻底消失,秦国对晋国再也不报任何幻想。
整个春秋时期,秦晋之间很少有和平的时候。大仗大打,小仗小打,后来秦国甚至派出代表联络鲁国,虽然没有成功,可以看出,秦国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办法。秦、楚的关系,却是更近了一层。
其实,在整个春秋时期,秦国一直是上当受骗的一方,特别是被晋国,整的很惨。直到战国时期商鞅的到来,才给秦国带去新的理念,不再讲究道义。那时,秦国已经吃了很多大亏。
到了秦始皇的时候,除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可以说思想彻底转变,‘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终统一中原,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
‘令狐之战’后,秦国对晋国,再也没有相信过。到了公元前580年,秦桓公曾经与晋厉公准备在令狐结盟;或许是想起了‘令狐之战’的遭遇,秦桓公终究没敢渡过黄河,回去之后,就背叛了。
双方打来打去,秦国败多胜少,却从不放弃。后来,秦国与晋国的死对头楚国达成默契,建立了统一战线,让晋国更加难受。
从此之后,晋国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直到一个叫申公巫臣的人逃来,才给晋国解了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