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晋襄公的恐惧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国虽然很强大,处境却不太妙。

先是夏季5月,秦穆公与孟明视率领充满怒火的秦军,横扫晋国河西的领土,晋军不敢出城抵抗;然后秦军渡过黄河,在崤山祭祀阵亡的将士,终雪前耻。

这一战,秦军的勇猛,让晋国人丧胆。

另外,这年正月,晋国率领宋、鲁、陈、卫和郑国,攻打沈国(将来介绍),理由是沈国投靠楚国。

这种小国家,弹丸之地,距离晋国很遥远,如此讨伐,让它们怎么生存?投靠楚国被晋国打,投靠晋国被楚国伐,一点儿独立外交的权力都没有。大张旗鼓,纯是小题大做。

晋国的做法,惹怒了新即位的楚穆王。

秋季,楚国派兵包围了江国,以报复晋国伐沈的举动;晋国则派先仆前往救援,结果没有什么成效。晋襄公派人把此事报告给了周王,要借助天子的余威,名正言顺对抗楚国。

冬季,周王派卿士王叔桓公陪同阳处父,伐楚以救援江国。晋军攻打方城山(今河南省方城县境内的方城山)关口,逼得楚军不得不回撤,这才解围而去。

此时的晋国,西抗强秦,南战强楚,同时陷入两面强敌的不利局面;边境一带的北狄,虽然暂时平静,谁也不敢保证他们能永久平静下去;另外,伐许、伐沈、威胁鲁国,实在过分。

环顾晋国边境,四面都是强敌。

这时,就凸显出鲁国的重要性。鲁国虽然实力不强,作为中原的老牌劲旅,还是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思前想后,晋襄公觉得,此前派阳处父与鲁文公订盟的做法,欠缺考虑,鲁国必然有所警觉。诸侯强手如林,谁不能当老大?如果鲁文公一怒之下,与楚国或秦国结盟,对晋国极端不利。

晋襄公为此感到很恐惧,后悔当初做的太过分。

所以,公元前624年冬,他亲发邀请函,请鲁文公去晋国做客,并且请求重新订立盟约。

既然盟主盛情,鲁文公也不能摆架子,于是不辞辛苦,又去了一趟晋国。

这次和上次的待遇,可是大相径庭。晋襄公笑脸相迎,非常热情,并且大摆筵席,招待鲁文公。宴会上,喝到高兴处,晋襄公还赋诗(引用)一首,《青青者莪》。取其中主要一句‘既见君子,乐且有仪’的意思,表达对鲁文公到来的欢迎。

当时,鲁国的叔孙得臣作为相礼者(司仪),请鲁文公降阶拜谢。并且回赠一首诗《嘉乐》:嘉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原本是赞颂周天子的辞令,以此颂扬晋襄公,给了他超乎寻常的赞美。晋襄公听了,内心高兴,很有礼貌的降阶辞谢。然后,俩人又共同登上台阶,互相拜谢。

这套礼节,很复杂,很麻烦,就不详细介绍了。

这次会盟,非常成功,虽然各怀心腹事,毕竟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订立和平友好条约,双方受益。

通过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作为国君,晋襄公面对问题,欠缺考虑,凭个人喜怒处理国家大事,这是国君的大忌。然而,他知错能改,及时挽救,不失明君风范。

之后许多年,鲁国一直都是晋国的铁杆支持者。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