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贪婪的弱点。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此话不假。
秦穆公虽然重用百里奚、蹇叔,对他们也很信任,但是,君臣之间,终究没有达到天衣无缝。这一丝的缝隙,往往就能造成无尽的灾难。
他否决了两位老者的善意,召集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让他们帅军,从东门出发,向郑国进军。这三位,年轻有为,关系莫逆,时人称之‘三帅’。
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也称百里视。
据《风俗通义》记载(非正史),当初百里奚外出求官,数年没有音讯。孟明视跟着母亲四处流浪乞讨,稍微长大些,整日舞刀弄枪,不务正业。
百里奚的妻子听说他在秦国为相,装作洗衣服的,进入相府。当时俩人都七老八十了,在相府挥泪上演了‘相堂认妻’的感人一幕。
百里奚富贵后,并没有再婚。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的人品,绝对一流,所以秦穆公对他非常信任。
如果想当阔太太,就要嫁个有钱的;如果想当官太太,就要嫁个有权的;如果鱼与熊掌想兼得,还是嫁个人品好的,白头偕老,潜力无穷。
西乞术、白乙丙是孟明视的副手,据《史记》记载,都是蹇叔的儿子,但很多学者并不认可。
大军出征的时候,蹇叔站在东门外,看着浩浩荡荡的军队,不禁放声大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边哭还边对孟明说:“孟子啊!我只看到军队出去,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
《左传》中,这里并没有记载百里奚。在《史记》、《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中,都明确记载,百里奚和蹇叔,一同‘哭师’。有些学者认为,孟明视与百里奚为同一人,不知从何而谈。
马上出征报效国家,却有两个老者哭丧,败兴,这是兵家大忌。
或许,前面的忠谏,已经无法阻止秦穆公,他们就想出此招,来提醒秦穆公,希望他能悬崖勒马及时回头。但此时此刻,秦穆公早已被杞子等人的报告冲昏了头脑,根本没有醒悟,反而派人把他俩臭骂一顿。
这就像今天的受骗者,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难敌诱惑,不停往里投资,根本认识不到其中的危害。像秦穆公这么英明的国君,难免也堕入其中,无法自拔。
使者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六十岁死了,现在你坟上的树木已经合抱粗了。(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中寿,一般认为,活到六十岁是下寿,八十岁是中寿,一百岁是上寿。也有的认为六十岁是中寿,八十为上寿。总之,这两位的岁数确实已经不小了。
眼看无法阻止国君的决定,蹇叔很伤心。自己的儿子在军队里,于是去跟儿子告别,对他说:“晋军一定会在崤山阻击你们。殽山有两座山陵,它的南陵,是夏后皋的坟墓;它的北陵,是文王在那里避风雨的地方。你们必定死在两座山陵之间,我们去那里为你们收尸吧!”
蹇叔是个智者,明知此去必败无疑,儿子将要战死杀场,却无法阻止,实在是人生的悲哀。
《史记》记载略有不同。秦国大军出发,‘车辚辚,马萧萧’,爷娘妻子相送,尘埃遍道。百里奚和蹇叔知道,他们将一去不归,因为爱子心切,两个老人送了一程又一程,哭声悲切。
大军出征,你们哭丧,什么意思?秦穆公非常愤怒,不顾俩人的功勋,当面直接就开骂:“你们怎么敢哭丧我的军队?你们两个老掉牙的家伙,坟墓上的树已经能合抱了。”
这话够狠够难听够绝情。为了利益,不顾一切,甚至不顾身份大声谩骂。
国君失礼,臣子不能无礼,百里奚和蹇叔拱手回答:“不敢哭您的军队,我们是在哭自己的儿子。我们老了,恐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
秦国大军,在两个老人的哭声中,出发了。
百里奚与蹇叔的眼泪,没有挽回秦穆公的心,他们从此在历史中消失。对于他们而言,不能得到国君的信任,已经没必要再主持政局;而且岁月不饶人,此时的年纪,绝对都已是耄耋之年。
一般都认为,这两位老朋友,从此退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