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张羊皮换来的人才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时通讯条件落后,公孙枝竟然能如此了解百里奚,可见也是名声在外,被许多有识之士关注。

秦穆公听说是大贤,询问一番,才知道是虞国大臣,因羞于为‘嬴妾’,故而半路逃离。他求贤若渴,立刻派人四方查找,最后发现,百里奚逃亡在楚国,正在给楚成王养马。

找到落脚点就好办,秦穆公也没细想,就要用重金,去楚国把人赎回来。

秦、楚一个‘西戎’,一个‘南蛮’,在中原诸侯眼里,没什么区别。两国虽然不是挚交,多少也有点交情,花钱赎个逃亡的奴隶,也不是什么大事。

这时,那位公子挚发话了,如果用重金,楚王一定不会把人送回来。

秦穆公觉得奇怪,询问原因。

公子挚说:“这种人才,如果用重金去赎,楚王察之内情,岂能拱手送人;他也想招贤纳士,也想争霸中原,一定会重用百里奚,岂能送还秦国?”

秦穆公一听,有道理啊,不能花费重金,必须巧取。于是给楚成王写了一封信,内容大致说:我家的奴隶百里奚,逃亡到楚国,请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以惩戒后来人。

其实,那五张羊皮就是个象征意义,楚成王岂能稀罕?想要就直说,虚头巴脑,一个老掉牙的奴隶而已。

当时,他正在与霸主齐桓公较劲,岂能为了一个奴隶,而竖敌秦国。所以,对这么一个漏洞百出的脑残理由,竟然相信了,估计也是没动脑子。

顺便提一下,当时的五张羊皮,就好比现在的几件旧衣服,一文不值。后来的孔子穿着鹿皮衣服,还被人耻笑。

赎回百里奚,秦穆公如愿以偿,但是,当他见到百里奚本人之后,不禁大失所望。

为什么?《东周列国志》有一段精彩对白,虽然不一定是历史原貌,也可以参考一下。

秦穆公一看,此人须发皆白,饱经风霜,心底拔凉拔凉的。费尽心机,却迎回一个即将入土的耄耋老者,郁闷啊!但既然都说是大贤,也不能失礼,至少客气几句。

于是,秦穆公随口问了一句:“多大年纪了?”

百里奚也不隐瞒,一本正经地说:“才七十岁。”

大爷啊,才——七十岁?要多大算大,如果是小孩子说‘才七岁’,还情有可原。如今都七十余了,真是‘不知老之将至’。

虽然有点‘倚老卖老’,也是乐观主义,精神可嘉。所以,不要总想着再倒退十年、二十年,时光机没有发明之前,那是不可能的,想开点,睁着眼睛就是最年轻的。

秦穆公挺丧气,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请回一个老头子,万丈雄心,被眼前的现实浇个透心凉,直接就叹息:“可惜太老了!”

这也是大实话,已经须发皆白年过古稀,能不老吗?百里奚自己不沮丧,秦穆公却难掩失望,禁不住叹息。所以,后来的才女张爱玲说了句实话:成名要趁早啊!

不仅仅如此,干什么都要趁早。发财要趁早,当官要趁早,谈恋爱要趁早,尽孝,更要趁早......

百里奚虽然迟到了,也不介意,面对没精打采的秦穆公,大大方方地说:“大王让我逐飞鸟,搏猛兽,是有点老了;让我坐着筹划国事,还比较年轻。”

紧接着,他举了个著名例子:当初姜太公八十岁遇到周文王,最终奠定周朝基业,自己比他还年轻十岁呢。

有才能的人,都有一个不吃亏的舌头,吃的不咋地,说的很高明。

七十岁的人了,谈论国事,依然豪情万丈,不输任何年轻人,秦穆公不禁肃然起敬。谁说老年人‘常思既往’?谁说老年人‘固守永旧’?谬论。

于是,秦穆公整理衣冠,拜谢百里奚,虚心向他问政。

百里奚挺惭愧,假装客气一番,说:“我是一个亡国之人,能保住性命已经很感激了,哪里有资格谈论国家大事呢?”

其实,虞国的灭亡,和他有什么关系?虞君不任用,他也只能陪着当俘虏。

谦虚,太谦虚了,越谦虚,越深藏不露。秦穆公已经对百里奚刮目相待,坚决询问。百里奚就不再推辞,从秦国的地理位置,到中原的天下形势,再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俩人一说,就是三天三夜,听得秦穆公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原来,秦国有如此巨大的潜力,自己竟然毫不知情。五张羊皮换来一个超级人才,这个买卖可赚大发了。秦穆公当了一次大商人,高兴之余,立刻把国政交给百里奚,让他来治理国家。

秦穆公不知道,自己的收获,远远不止这些。

刚一见面,几句话就博取秦国的宰相之位,虽然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但百里奚也算创造了自己的记录。

从此,后世称百里奚为‘五羖大夫’,秦国正式走向强国之路。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悲观丧气的时候,想一想百里奚。他尝尽人生酸甜苦辣,七十岁执掌秦政,终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