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的重耳,会有咸鱼翻身的一天。
所以,无论叔詹怎样苦口婆心,这次他铁了心,坚决不听劝告。
叔詹真搞不明白,为何国君如此决绝。重耳虽然是落魄公子,四处碰壁,绝非池中之物。万一他回到晋国执政,必将称霸诸侯,今朝一餐宴席,能换取郑国数年的安稳。
堂堂郑国,难道就缺这一顿饭吗?成,则一本万利;不成,一顿饭而已,难道还能有什么损失吗?
然而,郑文公真的舍不得这一顿饭。
叔詹一番良苦用心,最终没有打动郑文公的铁石心肠。也是,谁愿意去结交一位六十岁的流浪汉?无奈之下,最后,他只好放出一句狠话:“君王如果不能以礼相待,不如杀了他,以绝后患。”
够狠!这一句话,差点改变晋文公的命运,也差点改写春秋历史。
如果郑文公真的杀了重耳,那么春秋第二位霸主就要换人了,晋国人也不会替他报仇。重耳的流亡生涯,算是白辛苦了,也只能成为后人笔下的无尽感慨,他也将窝囊的被史官一笔带过。
这位郑文公,虽然目光短浅,吝惜财物,却也并非心狠手辣之辈。既然不愿听从叔詹,去热情招待重耳,自然也不会听从他的狠毒建议,去杀掉重耳。
重耳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鬼门关逃过一劫。
七年以后,即公元前630年,郑文公将为他的无礼之举,付出惨重代价。
叔詹根本不知道,这句话会产生什么后果。不仅仅差点要了重耳的老命,也差点要了自己的老命。而叔詹的结局,则变得扑朔迷离,成了一桩历史悬案,七年以后再谈。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郑国是没指望了,重耳一行人默默地离开,继续走下去,敢问路在何方?最后,他们决定,奔向楚国。作为‘蛮夷’之邦,楚国的国君是楚成王,正兵强马壮,能帮助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