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听的直皱眉,反驳道:“国君真是不懂战争啊!敌人强大,由于地形狭隘没有摆成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攻击他们,还担心不能取胜;强大的敌人,即使是老头子,抓了也不能放,管什么头发白不白;教导士兵作战,目的就是为了多杀敌人;敌人受伤而没有死,为什么不可以再打击他?如果爱惜敌人伤员,一开始就不要伤害他;爱惜那些头发花白的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战鼓雷鸣,就是用来激励士气的,为什么不能攻击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
不论怎么解释,宋襄公依然坚持自己的理论——仁义。‘仁义’,懂吗?对待敌人,也要讲究‘仁义’,要‘以德服人’。有些人,不能跟他们讲道理,讲不清。
这次泓之战,彻底打消了宋襄公称霸的念头,但是,他‘仁义之师’的名声却更响亮。后来司马迁的《史记》,把他归于‘五霸’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仁义’。
我们评价宋襄公:作为人,他绝对是好人;作为国君,他也合格;但是,作为霸主,他名不副实。
‘仁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人间大道。不论称王定霸,一统天下或统一地球,唯一离不开的,就是‘仁义’。历史告诉我们,光凭武力,不修仁政,必将以失败告终。
宋襄公败了,败得很彻底,但是,‘仁义’,永远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