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传》都认为,鄣城是纪国遗留的城邑;杜预的《春秋左传正义》则认为,鄣城是纪国的附庸国,这不现实。快要灭亡的国家,还能有附庸国吗?本人觉得,应该是纪国残留的一座城邑。
就这样,齐桓公毫不留情地把鄣城收入囊中。
其实,夏季的时候,鲁国已经发觉齐国在调动军队,于是陈兵于成地。一者防备齐国,再者想救援鄣城,但是,这一切就是个形式,带兵的将领没有威望,鲁军最终也没敢轻举妄动。
如今齐军气势正盛,没必要为了一个无法挽救的纪国,去与‘方伯’为敌。
当然,鄣城人并没有与齐军发生激烈的流血战斗,齐国只是派出军队压境,鄣城就主动投降了。因为没必要反抗,双方不是一个级别,如果打起来,齐军可以把鄣城踏平。
齐国收服鄣城,主要是另一个原因——震慑鲁国。因为,齐桓公准备率领大队人马,行军千里讨伐山戎,不希望鲁国在背后捅刀子,那可是致命的。
遂国的悲剧,不能重演。
公元前664年冬,齐桓公与鲁庄公在边境的济水相遇。这次相见,有人认为是刻意的,有人认为是无意的。
如果我们在外地,忽然碰到多年不见的同学、朋友、明星或者初恋情人,这纯是邂逅。但两个国君在国境线上偶遇,那就太巧合了,显然事先有安排。
这次齐、鲁两大巨头会面,并非为了纪国,而是为了燕国。齐桓公明确告诉鲁庄公,由于受到山戎困扰,燕国求救,故而准备北伐山戎。
对于齐桓公大公无私的做法,鲁庄公非常钦佩,或许,他也愿意提供粮草军队,但是,齐桓公婉拒。任何诸侯也没邀请,而是齐国大军,单独行动,开始一次大规模远征。
为了燕国,为了中原诸侯,为了自己的霸业,这是一次艰苦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