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桃花与秦天宝  野芦花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花,就能让她止住哭,让她笑起来,她要的多简单呀,可是,她哪里知道,她的妈为了保护她,死在了回兵的刀下。这一庄人死了,整个陇东,死了一层人呀。

他擦掉不争气的眼泪,拿着那枝桃花,对娃娃说,桃花,叫桃花。那娃娃伊伊呀呀地叫着,很高兴的样子。他就给这女娃起名叫桃花。从此带着她,哪里能活命就到哪里,最后落脚到这个叫芦花湾的地方。靠着做麦芽糖的手艺,维持着生计。

秦天宝经常与这爷孙俩拉呱,从拉呱中,渐渐知道了他们的身世。他觉得这家人好,爷爷厚道,孙女怜人。没有他们,他早已经没命了。于是,就更卖力地帮他们干活儿。

第一件学会干的活儿,是做糖。这做糖,是有些道道的。先生麦芽。把麦子簸净,倒入瓮盆,加上水,用绵被包住,在热炕上放七天左右时间,麦子就能生出半寸来长的麦芽来。再取比麦子多一份的黄米,在锅中煮烂,与麦芽和匀,装入事先备好的大缸,在大缸下生着火,用擀杖在缸中边加水边不停地搅动。第二天,将那缸中的滤嘴拔开,就有白色浆汁流出。用文火把那浆汁熬成一锅胶状物,挖出稍晾,再把那胶状东西缠到锅前的木桩上,反复拉扯成条,凝干切齐,糖就做成了。

秦天宝随着糖老汉的指拨,端盆,加水,搅缸,等到那胶糖出锅后,就开始扯条。这扯条既要技术,又要体力,还要抓紧时间。若是等那胶糖凝固了,扯不动,就得重新熬制。往往是一次糖扯下来,秦天宝就淌一身的汗水。

等活儿干完后,爷孙三个坐下来,就有了说不尽的笑话。糖老汉开始给秦天宝传叨那做糖的手艺。怎么干这,怎么干那。桃花不爱听,说你说那么多,还不如教他口歌呢。接着,就唱起了口歌。做糖有诀窍,生芽很重要,长短都不行,半寸刚刚好。黄米要煮烂,和起三百搅,熬糖要文火,出锅紧扯条。说毕,就摇着她爷的胳膊说,咱唱歌谣吧,看谁唱得好。又扭头对秦天宝说,天宝哥,你唱一个吧。秦天宝记下的歌谣不多,一时不知唱哪个,忽然看见门前那只老猫,正在咕噜咕噜打盹,就唱了一个。

猫娃念经,念成凡经。

凡经打卦,打成勺把。

勺把舀水,舀个黑鬼。

黑鬼睁眼,睁成灯盏。

灯盏费油,费成老牛。

老牛曳车,曳成爷爷。

爷爷坐堂,坐成都羊。

都羊打头,打成瓦猴。

瓦猴提水,提个鸡嘴。

鸡嘴一张,吓得尿淌。

桃花一听,笑弯了腰。又让她爷唱,她爷不唱,桃花扯住糖老汉的胡子,说你不唱,我扯你胡子呀。糖老汉拗不过,就唱了。

披红的骡子带彩的马,

擦黑接进婆婆家,

看起来家当都罢了,

就是那女婿太尕了,

睡到半夜抹一把,

碎的就像个蒿瓜瓜。

桃花一听,就嘟起嘴说,不好不好,你就爱唱那女婿啥的。听我给你唱一个。

豆豆菜,生拐拐,

爷爷娶了个小奶奶。

脚又碎,脸又白,

爷爷爱的格委委。

糖老汉一听,笑得满嘴漏气,说,老了,老了,娶不成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