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新婚三天回门免了  草原有朵山丹花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斯琴勉强能够做饭,实在是不敢用力,快走几步都喘得不行。德君帮着烧火,笨手笨脚的弄得满屋是烟,呛得直流眼泪。德义坐在门口儿,呆呆的望天儿。

百岁进屋看了看,说:这烟冒的,我在上屋看还以为着火了呢。

斯琴强打精神说:百岁来啦。

百岁:大娘,别忙了,我妈都做好了,去上屋吃吧。

斯琴:不了,一顿二顿行,这日子可长着呢,我们还得自己过。和你妈玉兰说,大娘我们不过去吃了。

百岁:大娘,你是不是想多了?咱们都不是外人——

斯琴摆了摆手,笑了,说:还是不去了,谢谢你妈。做这点儿饭,我还能行。

…………

胡算计胡成强的小女儿胡静秋三岁了,说话很利索,人小鬼大。就是在家呆不住,总想出去溜达。诺敏被她磨的没办法,突然想到应该去看看斯琴,就带着静秋过来串门儿。

斯琴已经吃完了饭,正在刷碗,德义在炕上百无聊赖地摆弄着玻璃球。

诺敏牵着静秋的小手进屋,说道:大娘,忙着呢?

斯琴回头,说:诺敏?今天怎么有空儿啊?

诺敏:就怪静秋这丫崽子,在家不呆啊,非要出去走,我就寻思来看看您。

斯琴站起身,用围裙擦擦手,喘了喘才说:快进屋。德义,别在炕上玩儿了,你诺敏嫂子来了。

德义:嫂子。

德义打过招呼竟然脸红了。原来,他和满达年龄相仿,平时在一起都称兄道弟的,喊好兄弟的妈为嫂子,德义真的不好意思。

斯琴:快坐。静秋,上炕玩儿吧。

诺敏坐下,把静秋放在炕上,说:大娘,在这儿住习惯不?

斯琴笑了,说:有啥习惯不习惯的,有个窝住就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挺好。

静秋去捡德义落在炕上的玻璃球,德义发现后立即跳上炕抢了过来。

斯琴埋怨道:德义,静秋要玩儿你就给她呗,啥时候学得这么小气啦?

德义:妈,我怕她含在嘴里,再吃下去。

诺敏乐了,说:德义想得还真细。来,静秋,和你小叔到外边玩儿去。

诺敏抱静秋下地,德义乐呵呵地牵着她的小手往外走。

斯琴嘱咐德义:你可看好了,别摔着静秋啊。

德义头也没回地答:知道啦。

院子里,静秋看着德义说:哥哥,我想玩儿玻璃球。

德臣瞪大眼睛,问:啥?

静秋:我想要玻璃球。

德臣:不是这个,我是说——你叫我啥?

静秋:哥哥。

德义乐了,说:错了,你该叫我小叔叔。说——叔叔——

静秋:哥哥——

德义假装生气,静秋自己却乐开了。

德义:行,你爱咋叫就咋叫吧,反正我和你哥也是兄弟呢。但玻璃球不能给你玩儿,那是男生的东西。静秋,要不咱俩玩儿猜东西吧。我拿一个玻璃球,你猜在哪个手里,猜对了,你打我一个手板儿。猜错了我打你,行不行?

静秋:行。

德义找来小凳和静秋面对面坐下。德义把手背到身后,攥好球后把手伸到前面,手心向下,让静秋猜。

静秋一指左手说:这个。

德义把手打开,玻璃球真在左手中。德义伸出右手,让静秋打手板儿。静秋轻轻打了一下,就哈哈地乐了起来。

诺敏在屋里向门外望了一眼,说:静秋和德义还真对心情,看她高兴的,在家里都很少这么乐。

斯琴:静秋这孩子听话啊。她几岁了?

诺敏:三岁。

斯琴:斯琴,德义正好比她大五岁。

诺敏:德义和我们家满达同岁——不对,德义比我们家满达大一岁。

斯琴不好意思地说:是啊,你们家满达和巴音家的桩子是同岁。现在啊,他们三个孩子成了一个班的了。唉——家里穷啊,德义比别的孩子晚上学一年——

诺敏笑着说:大娘啊,要我说你就是自己找憋屈。晚一年能咋地?那还不得看学习成绩好坏?德义学习成绩可是不错的。

斯琴乐了,说:学前班能看出啥上下?他就是有点小聪明,成不了大气候。倒是你和成强真有福气啊,儿女双全,多好啊。

诺敏:大娘,您有三个儿子,也错不了。

斯琴:小蛋子,哪能像闺女那样疼人啊。

诺敏:您不还有儿媳妇呢嘛。我可听说,山丹那孩子在娘家时就可懂事儿了,对您也不能差。

斯琴望向窗外,没有说话。

满达和桩子走了进来。满达看到静秋在,很是惊讶。桩子更是高兴得不得了,想冲上去哄静秋玩儿,被满达拉住。

“你别去,让我妈看到我就完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