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第一张保单  同风起,九万里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湖公园的产业。

上午10点多一点,夏信骑车来到了东湖饭店门口。停好自行车,夏信向饭店柜台后面的一个服务员模样的人打听了林晓在不在,那人看了夏信一样,懒洋洋的指了一个方向,说了三个字“财务科”,就低下头接着看小说了。

夏信谢了一声,就往里走,来到财务科,发现门没有关,于是在门上敲了两下,看屋里有人转头过来,就问了一句,“同志,请问林晓在吗?”

“我就是啊,你找我吗?”边上一个正抽烟的男人应了一声。夏信眼光转了过去。这是个30多岁的男人,嗓门很大,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特别爱好运动的人,身材非常匀称健壮。

夏信突然卡壳了,因为他发现自己不知道应该如何称呼林晓。林晓同志,不行,太正式了。林哥,不行,感觉像黑社会呢。晓哥,我们好像没那么熟啊。夏信急中生智,心想和李俊接触的,差不多也应该是经理级吧,这是财务科估计他是财务科科长,我先喊科长总没错。

“林科长,我是长盛保险公司的,我叫夏信,李俊经理交代我过来的。”

”哦,李俊让你来的啊,是买保险的是吧?“林晓回答到,看样子蒙对了,林晓还真是科长,夏信内心窃喜。不过这也提醒了夏信,要多学学如何和人打交道的学问,哪怕如何称呼对方都是要学习的课题。

说着话,林晓客气地把夏信引进屋里,泡了一杯茶。

“林科长,您这里是要给大家办保险吧?”

“是啊,一直都没办,今年总经理说其他饭店都给职工办了,我们也办一下。“

“林科长,我先问一下,您给大家办的是什么险种?”夏信问了一句。

“哎呦,你这一问,我还真被问住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险种,就是那种出事就赔的险种。”

“应该是意外险吧,是出意外就赔的那种。”夏信三天强补的效果体现出来了,听着很专业。这也是因为90年代,中国大陆的保险市场还没有开放,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很少,特别是人身险方面,主要就是意外险,还有含疾病死亡的简易人身险,没有太多人身保险。

聊了一会儿,夏信才了解到,东湖饭店为什么想起给职工办保险,春节前,有个年轻人趁着下午没事,私自跑到东湖上去滑野冰,没想到冰面破裂,一下掉进湖里,淹死了。家属来饭店闹了好长时间,总经理连春节都没过好。

“这个险种不贵吧?”林晓不愧是财务科科长,对费用比较敏感。

”意外险不贵的。我们饭店多少人啊?”夏信回了一句,同时从公文包里,拿出了投保单。

“我们饭店14个人,需要什么手续和资料吗?”林晓看着投保单问道。

“林科长,要填下投保单,还需要饭店参加保险的14个人,每人的身份证号码。因为是单位投保,还需要盖公章。”

”还要身份证号啊,现在也没收啊,都不知道还要身份证啊。“林晓一脸懊恼的说。

夏信也很想今天就把这单业务完成,这可是自己第一单业务啊,但看样子,今天是做不成了,也只好安慰林晓说,

“林科长,要不这样,我把投保单留在您这,你这几天帮着把身份证号都收集一下,过两天我再过来办,您看这样好不好?”

“好吧,也只能这样了,还麻烦你跑来一趟。”林晓满脸歉意的说。

“也怪我,事前没有打个电话,先和您说一声,还是我很不专业。”夏信急忙接过话来。

听到夏信说的这话,林晓颇为意外的看了一眼夏信,感觉这个年轻人不太一样,很有礼貌,不急不躁,而且说话让人很舒服。

“好的,那小夏,我就不和你客气了,我这几天把身份证号收集一下,下周一麻烦你再来一趟。”林晓把称呼从夏信改成了小夏,感觉亲近了很多。

夏信告辞出来,回公司的路上,对第一次和客户接触的过程做了一个反思。真的是事事皆学问啊。夏信心里感叹了一句。

3

过了三天,林晓让人给夏信来了一个电话,告诉他职工的身份证号都收全了,让第二天下午去办手续了。放下电话后,夏信把整个投保过程又在脑海中过了一遍,看看还有什么没想到的地方。

第二天下午,夏信来到了东湖饭店,熟门熟路的就到了财务科。敲门进去,林晓一看见夏信进来,就马上迎上来说,“小夏,来了?坐下喝口水。”

夏信对林晓的热情有点受宠若惊,紧忙回应说,“谢谢林科长。”

林晓接下来回头对一个财务科的职工说,“小李,你和夏信把保险手续办一下吧。”那个小伙子答应了一声,顺手把桌上写满身份证号的表格拿了过来。

夏信接过名单,看了一下有没有出现号码位数不对等错误,坐在小李边上,指导着把投保单填好。团体意外险,东湖饭店给每个人投保的保额只有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