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狂,便以舟楫命名之。
稍大些,兄妹二人便帮着家里维持生计了,乡里人冬日无事,小孩子又大多顽劣,父母便送二人去村里老教书匠九叔公那里入了私学上所谓“冬课”。
一来可以跟着九叔公学点粗疏文字,二来九叔公还办了一个土戏班子,名曰“寿喜班”,专挑一些聪慧的孩子排些昆曲喜剧在周边演出赚点散碎银子。
越同舟身形灵活性格稳重,常常扮演些武行角色,越同楫记忆力极好大段唱词看一遍便过目不忘,二人深得九叔公宠爱。
一日九叔公收到外村一个乡绅的请帖,邀“寿喜班”出演堂会,为了办好这次堂会,九叔公专门拉来了已经出嫁的金嗓子越照花和其弟弟越照林、以及越同舟的堂兄越孝棠、同村的王寅龙、王涉川、越初荷一起排练。
因乡绅点名要听《观音送子》的曲目,还缺个婴儿,便证得村里一对夫妇的同意,将其刚出生几个月但是辈分极高的“太爷爷”也拉来做了临时演员。
乡绅出价很高,九叔公不敢怠慢,一行十人在堂会举办的前夜便赶了过去,三天大戏唱罢,等众人赶回山荷沟的时候,却只见焦土一片,山荷沟已经被夷为平地。
九叔公拖着年迈的身体赶到宣化县城报官,却反被当成逆贼遭到毒打,狱卒见其可怜悄悄的放了他,九叔公回来没多久便冻饿而死,剩下的人亦遭到追杀。
众人准备去投靠嫁在附近的女系亲属,却被好心人告知凡是跟山荷沟人有亲属关系的人家都已经全部被抓走杀掉了,连刚出生的小孩都没留下,剩下的逃的逃,也都不知去向了,这下“寿喜班”的十人彻底成了孤家寡人走投无路。
九叔公临死前刺破手指写下血书鸣冤,越照花当时年纪最大,刚刚失去父母和婆家亲人的双重悲痛让这个从未出过宣化县的弱女子变得坚强起来,她不顾众人阻拦执意要孤身一人上京告御状,越照花的弟弟越照林当时只有八岁担心姐姐安危也执意一同前往。
大家将身上所有的食物和钱财都给了越照花和越照林姐弟做盘缠,而后剩下的人由年纪最大的越孝棠和身体最壮实的越同舟分别带队一路逃荒赶往京城。大家都没去过京城,为了方便汇合,越孝棠提议在九叔公常提起的京城香火最旺的香叶寺最大的那尊佛前汇合。
大家都以为还会再见面,阴差想错里,一别竟是生死茫茫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