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段历史,我们能更清楚地现:马德里堡的陷落,正是华夏文明发展方向的分水岭,是华夏文明成为世界文明标杆的.asxs.。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地蕴育出丰富多彩文明,他们既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有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华夏文明的精髓。虽然历尽了几千年风风雨雨,但世界各民族不得不承认,华夏文明是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母亲——摘自华夏二千年《金陵通讯》评论员文章。
……
华夏二千年七月,华夏帝国首都秣陵。
在金陵大学的课堂里,一位老教授正在讲台侃侃而谈:”……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物。
这也就是说国家不是人类社会的先天性产物,而是阶级社会的特定产物,那么作为阶级社会特定产物的国家自然也就有其消亡的一天。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使技术的传播超越了国界:跨国公司的崛起、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技术流通使生产力的发展开始具备国际性特征。
时至今日世界各国的经济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严格意义当今已没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立于国际市场而单独发展。
事实世界的融合并不仅仅只表现在经济领域,文明的交流互动同样是世界一体化进程的表现: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接受资讯的效率大大提高,以致于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都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新闻。
人们可以更为便捷地了解异国他乡的资讯,人们还可以实地感受异国他乡的风俗文化,这实际就是一种文明的交流互动。
如今外国有专门研究华夏的儒学家,同样我国也有专门研究某个具体国家的专家学者……”
课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扶了扶鼻梁的眼镜,环顾了一下四周继续往下说道:“刚才我列出的一系列数据,充分证明了华夏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
可以说华夏帝国立国二千年来,世界就没哪块地方是华夏人员和华夏资本所不曾涉足的。
世界离不开华夏,而华夏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世界。
华夏帝国一直坚持的建立天下大同的和谐世界,不仅仅是简单的在全世界修路和经贸,同时也是为推动我国与各国文化的交流和政治的互信,而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世界一体化的融合。
今天华夏帝国拥有20亿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一半还多。我们华夏民族由来自于全世界180多个民族融合而成,不管它来自哪里,现在大家有一个统一的名字,那就是华夏。
从华夏立国以来,历代帝王就致力于实现天下大同,但是我们中间有些人忘记了这一点。
那些认为外国对我们的需要大于我们对外国的需要,这实在是不值一笑的荒唐浅薄之言。
华夏制造在为全世界提供各种产品的同时不也为帝国赚回了大笔资金吗?
难道我们要闭关锁国吗?
不,绝不!只要看看我们今天的外贸依存度数据显然就不难得出结论。
正因为我们保持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思想,坚持对外开放,才使帝国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等各领域保持着两千年国际性影响力。
试问如果我们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那么世界各国还会这么关注我们吗?
的确,其他国家通过大规模引进和消化我们华夏的技术产业,使其他国家经济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试问帝国的科技如果没有国际竞争,能够不断的创新吗?能够达到今天的高度吗?
我想这个答案显而易见,那就是不能!
毫无疑问世界离不开华夏,而华夏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世界各国。国际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已使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星球正在逐渐被浓缩为一个“地球村”,任何闭关自守的企图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都注定将以失败告终。
当然,我今天这堂课的主题,主要是讲述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人类面临着很多全球性问题。
譬如:经济危机不再是某个国家的事,因为危机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恐怖主义不是某个国家的事,因为这是对全人类安全的威胁;环境保护不是某个国家的事,因为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家园。
如果说去年的金融危机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全球性经济问题,恐怖主义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非传统性国际安全问题,那么疾病同样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
华夏帝国是在一场与疾病的战斗中拉开二千年的序幕的,疾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因为疾病不会对任何一个国家的人网开一面,病毒过境从来也不需要护照。
在疾病面前全人类必须团结起来,因为病毒不认国籍,也不需要护照。
如果在疾病面前还要先区分国籍,那么外国游客势必成为国内新的疾病扩散源,所以保护他人也就是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