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是靠笼络人心,还有一个是心狠手辣的做派。董卓是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本节描写董卓采用虚实相结合的方式来刻画董卓的形象。通过董卓的自我介绍展现他在西凉的经历,然后借助卢植副将李雄(虚构人物)之死来展现董卓的行事风格。
《三国志?董卓传》记载:“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於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馀头以赠卓。”
第九节军事毁誉参半的曹操
三国最难写的人物之一就是曹操。写曹操的难点在于曹操一生的事迹都很清楚。但是曹操一生的经历过于曲折,性格也随着经历发生变化。青年时期的曹操是一个可以为汉朝牺牲性命的热血青年;中年时期的曹操是经历了人情冷暖后,想用自己的方式来挽救汉朝的现实主义者;晚年时期的曹操则是一个迷失了责任与理想的成功者。他善待汉献帝,是处于对做一个汉臣的坚持。他多次诛杀拥戴汉献帝的大臣,则是出于对自己事业的维护。
曹操是很矛盾的,没有了事业就没有汉朝。为了事业需要杀死许多忠于汉朝的人。放弃了事业,等于葬送他所拥有的一切。曹操晚年,以陈群为代表的人劝进曹操顺势而为,曹操在拒绝了陈群等人的建议后,说出的那句话“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则是对这种纠结最直接的表达了。
曹操最难写的地方在于他的军事能力,曹操一生的成就不可谓不高,但军事上的败笔使他失去了统一中国的机会。曹操军事能力上限高,下限低,曹操的强,官渡之战就是最直接的体现。曹操的弱,在平定冀州过程中,败给袁谭,这实在说不过去。
曹操强的时候可以媲美历代任意一位名将,弱的时候甚至跟打合肥,对战张辽的孙权一个水平。所以本节着重刻画曹操这一特点,坚决果敢,有勇有谋,成功之后因为“飘”而出现各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