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回 狼狈为奸宦官巧骗圣旨 放手一搏窦武命丧洛阳  三国春秋伊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御道,另外两条分别供大臣、侍从行走。复道两边每隔十步就有一名全副武装的羽林卫士站岗放哨,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皇家的威严。

走出北宫的朱雀门一路向西就是皇城的上西门,上西门再往西七里的张方沟上有座张方桥,人们称其为“夕阳亭”,因为这里是屯兵之地,也有人叫他“洛阳都亭”。自昨天夜里杀死前来宣诏的谒者后,窦武与弟弟窦绍便骑快马来到坐落于此地的军营。

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窦武就带着匆忙召集的五千步卒向皇宫赶去。北宫的朱雀门外,带着禁军的王甫早已恭候多时了。望着行进在队伍最前面的窦武,王甫好整以暇地说道:“大将军今天这么早就来上朝啊,怎么还带着这么多人马,不知大将军这是意欲何为啊?”

窦武遥望着王甫冷笑道:“王甫、你与曹节蛊惑陛下,残害忠良。今天我进宫揭露你们这些奸佞的罪行,就是要清君侧!”

王甫反讽道:“大将军,你口口声声说我等蛊惑陛下,现在是个人都知道,这家国大事都是你一个人说的算。陛下如此信任你,你却要带兵进攻皇城。这不是造反又是什么?”

“一派胡言!”窦武怒不可遏道:“王甫,你这颠倒黑白的阉竖,今日我就要为天下除害。”

窦武说罢抽出腰间的长剑准备发起攻击,王甫见状面色微变,他轻轻拉动手中的缰绳,操纵胯下战马往后退了两步。紧接着,一员明盔亮甲的武将从他右侧闪了出来。窦武一见此人登时面色大变——护匈奴中郎将张奂,他什么时候回来的?

窦武可以对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宦官不屑一顾,但对于战功彪炳的张奂则是从心底感到畏惧。十年前(注3),张奂担任护匈奴中郎将,一举击溃危害汉朝边境的南匈奴、乌桓、鲜卑联军。这十年的时间里,张奂带领军队东征西讨,立功无数,是当时汉朝实战经验最丰富的将领之一。无巧不成书,就在曹节、王甫等人发动政变的时候,正值张奂讨伐西羌大获全胜班师回朝。为确保万无一失,曹节、王甫欺骗小皇帝刘宏下诏调张奂的兵马连夜入洛阳城。张奂本来还对窦武谋反一事心存疑虑,当他看到窦武带领军队出现在北宫朱雀门前的时候,心中再无怀疑。

窦武看到张奂时就心道大事不妙,但他也不愿意束手就擒。双方又对峙了一段时间后,窦武最终鼓起勇气向身后的士卒做了一个充满错误的动员令:“黄门侍郎谋逆,现已挟持陛下、太后,大家随我杀过去,但凡有功者皆可封侯!”

王甫大喝一声:“窦武,你这还不是谋逆吗?自古能封侯者只有君王,我看你就是想做皇帝。对面的兵士们听好了,陛下天恩浩荡,知道你们是被窦武胁迫的,现在放下兵器者既往不咎,助朝廷讨伐叛逆者重赏,顽抗者夷三族!”

窦武身后的士兵面面相觑,生死抉择的时候到了。张奂的威名早已响彻军中,王甫更是代表天子,黄门侍郎向来无法无天,而现在跟随窦武却只有死路一条。张奂也因为窦武的举动抽出长剑,进攻的战鼓也随之敲响。窦武这边的军心瞬间瓦解,一个士卒放下了武器、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大量士兵跟着都放下了武器,转眼之间,五千士卒几乎都放下了武器。

窦武绝望了,昨日还胜券在握,今日却走投无路。望着近在咫尺的皇城他不得不下达撤退的命令,接着就带着少数亲兵狼狈逃回到都亭屯兵所。张奂带兵紧随其后,立即带领大军跟着包围了这里。

军营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张奂不断派人向营内的窦武喊话。希望这位大将军可以“迷途知返”,窦武听得心里一阵苦楚,怎么一夜之间自己就成了反贼。想来宫内已经发生了惊天变故,他的女儿窦妙此刻怕也是凶多吉少。悔恨之心充斥着他的胸膛,那双往日里神采飞扬的双眸此刻也已黯淡无光。窦武看着一个个面如土色的身边之人,两行热泪从他的脸庞滑过,窦武悲戚道:“诸君陪我一路走来,却不想事情弄到如此地步。老夫有负诸君,诸君请受老夫一拜!”窦武说完面对众人就跪了下去,窦绍上千扶住窦武劝阻道:“兄长,你这是为何啊?张奂向来忠于汉室,兄长可出去向他说明原委。只要他肯帮助兄长,我们还有翻盘的机会啊!”

窦绍此言一出,众人纷纷附和。

窦武摆摆手,踉踉跄跄地来到大门处,他扭头对屋内众人说道:“带兵攻打皇城,现在说什么也不会有人信的,老夫先走一步。”

窦武说完头也不回便走了出去,等他来到军营辕门处,面对围住此地的千军万马,他拔出腰间的长剑长叹道:“想我窦武忠心为国,竟落得如此下场,悔不听太傅所言。我窦武先走一步!”

窦武说罢横剑自刎,鲜血从他的脖颈喷了出来,转眼他就倒在了众人面前。士兵们见窦武已死,心中再无估计,如潮水般涌向军营内部。等他们冲进大营后,映入眼帘的则是一地的尸体。就在窦武刚一离开,营内众人也纷纷自刎。营内之人心里非常清楚,与其落到宦官手里生不如死,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