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回惹众怒梁冀伏诛除外戚宦官掌权  三国春秋伊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身边,打开一卷帛书大声宣布道:“大汉皇帝诏曰:‘梁冀身为大将军,上负君王,下欺黎民。目无王法,多行不轨。残害忠良、荼毒百姓。所犯之罪,罄竹难书。朕念梁冀多年效力于朝廷,又是朕之姻亲。特许其自裁以留全尸,钦此。’”

待谒者念完诏书,张彪好整以暇的说道:“大将军,你虽恶贯满盈,可陛下却念及亲情留你全尸,还不领旨谢恩?”

此时的梁冀方才大梦初醒:坏事做尽,终有一报。就算权倾朝野,但皇权永远至高无上。梁冀无力的瘫在地上挥挥手示意身边的士兵放弃抵抗。他颓废的问道:“临死之人尚有一事不明,张彪你的诏命从何而来?”

“黄门令具瑗奉陛下旨意带羽林、虎贲与我共同来此,朝堂之上你的罪行陛下已经昭告天下了。”张彪面色平静的说道。

权倾天下已成昨日黄花,荣华富贵不过是浮云幻梦。此刻梁冀才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唉……没想到我一世荣光,最后竟然栽在小小的宦官手里。”梁冀长叹一声道。

梁冀说完横剑自刎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梁冀畏罪自杀,其党羽土崩瓦解,刘志从他手中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皇权,但梁冀的教训使他对以外戚为首的士大夫们充满了恐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制约官员的权力,宦官的势力在刘志的支持下迅速壮大。

明君在于制衡律己,昏君在于偏听放纵。凭借五名宦官成功解决大将军梁冀,刘志在历代帝王中的成就不可谓不高,但是在这之后,刘志竟开始毫无保留地信任宦官,国家的权力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后来上位的中常侍(注4)曹节、王甫等人更是将东汉推向黑暗的深渊。送走一位祸国殃民的大将军,却迎来一群更加胡作非为的宦官。在刘志看来,只要宦官忠于自己,哪怕他们贪污纳贿,都是可以接受的。直到咽气,刘志都在防止下一个梁冀的出现,即便有人奏报宦官的不法行为,也都被刘志强行压了下来。而举报宦官的朝臣接着就会遭到宦官的迫害,忠义敢谏之士越来越少,投资钻营之徒却越来越多。

东汉没有因为梁冀的倒台而转危为安,相反宦官集团的掌权使得各阶层矛盾重重,危机四伏下谁又能力挽狂澜解决刘志丢下的烂摊子呢?

注1:刘缵又名刘续,登基时年仅八岁。

注2: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

注3:公元一四六年。

注4:妹妹梁莹未婚夫。

注5:中常侍,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东汉时中常侍已非加官,而成为有具体职掌的官职。其秩为千石,后又增为比二千石,本无员数,明帝时定为四人。东汉初改变西汉制度,多以宦者担任此职,如顺帝、章帝、和帝时,曹腾、郑众、蔡伦都从小黄门迁为中常侍。安帝时,和熹邓皇后临朝,中常侍都任用宦官,并授以重任。从此以后﹐居此位的宦官竟可权倾人主,员数也从四人增加到十人,东汉末增加到十二人。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