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响午时间,文山等三人并肩进了军帐,跟随后面的将士守在帐篷外。
文山在正中右边的椅子坐下,同时示意柳唐二人随意坐下,然后叫人倒上茶水。
待随从走后,便见文山皱皱眉道:“听说,柳老弟当年曾在襄阳城协助吕文焕守过城?不知此事是否属实?”说完,脸色瞬间变得有些凝重。
“确有此事。柳某曾在襄阳城内待过一年多,与蒙军打过数次战。虽说吕文焕将军最后投降蒙军,但这一切都并非其所愿,至少他是为了保全城中成千上万百姓的生命而做出的牺牲。当年樊城失陷后,蒙军全面攻打襄阳,我军浴血奋战,屡屡打退敌军。但人员伤亡过甚,城内粮食耗尽,百姓苦不堪言,城内出现人吃人的事都不少见。吕将军曾多次派人出城求援,但不是被回绝就是音讯全无,援军久久不来,眼看城中百姓、士兵实在熬不下去;蒙军又胁迫吕将军说:如果投降,尚可保全军民性命;如若不降,城破之时便是屠城之日。直到最后一刻,吕将军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么多人为其丧送性命,被迫无奈之下才甘愿做下这个千古骂名的决定”柳正风回忆起当年在襄阳城呢个的种种,不免有点心疼、后怕,略略一顿,又道:“不过说真的,柳某真心佩服吕将军的胸怀和气魄,至少他尽力了。我不怕文大人听着笑话,吕将军绝对是一个难得的将领,也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将军”不禁想起那位竖立在城头望着满城饥饿的百姓而无能为力的将军。他不知古时的真英雄是何等模样气势,但在他的心中吕文焕绝对是个真英雄。
“吕文焕确实是个好将军,可惜他却守不住这个字”文山坦然而笑,说着便用手指沾了沾茶水在桌面上一笔一划地写了个‘忠’字。
何谈‘忠’,忠于自己的心,忠于百姓的心,还是忠于那个将你与满城军民都抛弃的朝廷的心,还是那些为一己之私不顾百姓死活的奸臣的心。
丢掉一个‘忠’字能换回那么多无辜者的性命,那么留着它有何用?
“文丞相,说句实话,倘若为了这个字,赔上那么多人的性命。我柳正风绝对做不到,也情愿像吕将军那样背负千古骂名,做出与他一样的选择”柳正风正色道。
文山听柳正风这么一说,心中不由一震,头一抬,皱着眉看着柳正风,欲言又止。过了一会儿才道:“一时聊起吕将军,倒是将正事忘了。敢问你俩来这,不知所为何事?”
“我俩便是奉太后之命而来的,有要事来见文丞相你”唐元如实相告。
“哦!皇上、太后可好?不知有何要事与我说”文山心中一喜,迫不及待地问道,这事确实出乎他的意料。
“都好!他们很是想念大人你,杨太后特意派人四处寻觅大人的下落,一知大人在此便嘱咐我老叫化与柳老弟过来见你。在下与柳老弟这次前来,正是替太后与皇上给文大人送来一封密信”唐元道,但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莫名感觉。
“皇上、太后啊,感谢你们还记得罪臣!”
文山一听完,登时热泪盈眶,说着当场立起,抱拳面对西南一揖,哭道:“臣定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然后抬手用衣袖将泪水拭去。
“太后曾说,以后需仰仗着文丞相带领将士们驱敌复国、中兴赵室”唐元道。
“太后的信任,文某铭记于心”文山作拱道。
“其实,文大人你所上的表,在我们来之前皇上、太后都还没看到,幸好唐老哥知道此事,我俩这才去禀告太后。于是,太后便吩咐我俩前来跟大人联系,一定要找到丞相你”柳正风说完后,觉得不妥又道:“或许张大人他们忙于招兵买马,一时忘了,望大人见谅”
“柳老弟,你干嘛替他们说话”唐元一听就不乐意了,便道。
“其实,你们不说,文某亦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不过,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文某绝对不会跟他们一般见识。这个你俩大可放心,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文某断然不会为一己私心将朝廷的兴亡弃之而不顾的,只要朝廷需要,就算要文某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文山正气凛然道,顿一顿,话锋一转又道:“不过身为同僚,就算我说他们一两句也不算过分,欺瞒皇上、太后这是大不敬,做为臣子的不应该如此”
文山说完便跑出帐去,面朝西南仰头而骂:“尔等为何不体察怜惜国家大事,偏偏借口来拒绝我。这对尔等有何好处?对朝廷有何好处?尔等不羞愧吗”
文山一骂完,缓了缓便说一声‘痛快’就转身走回帐内来,本想跟出去看看的柳唐二人刚站起又得坐了下去。
外面的随从像是习惯文山这般性情,自是对他不管不顾,不惊讶,习以为常。
柳正风心想:“这个文丞相真是性情中人,想啥做啥倒也有趣”
“柳老弟,不知密信何在,可否给文某一览”文山一抖精神,笑脸走到柳正风跟前问道。
“当然!”柳正风说着便起了身,由袖管内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