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心中一动。
“系统,开启辅助肢体矫正。”
他喊完之后,再次使出一记突刺。
“开启中……矫正失败。”
失败了?难道是因为,我没有给这招命名?
“吃我一记,咸鱼突刺!”
他大吼一声,再次施展出浑身的解数,全力使出一记突刺。
可这次干脆连声音都没响起来。
无奈之下,吴尘也只得放弃了走捷径,默默地自己练起矛。
看来,这个所谓的辅助肢体矫正并不是万能的。
至于什么时候起效,什么时候不起效,现在还不好判断。
来来回回练了一个小时后,吴尘有些累了,将矛尖放在火上继续烤,自己选择歇息一会儿。
就在这时候,他忽然萌生了一个想法。
他现在,没有远程攻击手段。
用长矛的话,对付人是可以,但对付不了猎物。
为了以后能够狩猎,他最好提前做打算。
那么,选择无非是两种。
一种是弓箭,另一种是投矛。
弓箭的话,肯定比投矛强,但制作困难,材料也不好找,他自己也没有制作经验。
相反,投矛制作要简单得多。
再者,他怀疑可能是昨天晚上,在第一天就狂杀四人的缘故,使他获得了系统的赏识。这样他在握矛的时候,才会有一种奇异的熟悉感。
投矛,不也是投的木矛么?
如果,使用投矛的时候,他还有那种熟悉感,那他再练起投矛,肯定事半功倍啊!
想到这里,吴尘越想越激动,也顾不得休息了,立刻出发,准备在树林中搜索合适的木材,制作投矛。
还是老办法。
他接连砍伐了三株1.5-2米的木材,轻车熟路地完成了制作。
然后就携带着三根新作的投矛返回了营地。
他将一根投矛拿在手上,尝试着挥舞了一下。
那种熟悉感减弱了一些。
不像拿之前的长矛那般如臂使指,但也并不陌生。
这种落差,应该是由于长度材质粗细的改变造成的不适应。
换句话说,如果他能花一段时间熟悉新的投矛,应该也能达到使用长矛的那种熟练度。
他开始回忆起,以前看过的一个视频。
一个教人怎么使用投矛来狩猎动物的视频。
重新回忆了几次,他的目光瞄向了不远处的一片树叶,心中将它假想为猎物。
同时左手伸出,指在这个树叶上,作为引导投矛的瞄准器……
这次的训练一直持续到夜幕落下。
晚饭,吴尘吃得比较简单。
就趁着海边退潮之际,随意捡了些软体动物回来,主菜还是吃椰子。
今天晚上,他要好好修炼静功。
吴尘盘坐在地,五心朝天,开始闭目打坐。
他先缓缓地进行了几次呼吸,放松身心,来减少自己的杂念。
“无火之谓炁。”
心属火,无火,就是要减少杂念,涤清思虑。
不过,这也只是其中一个条件。
如果孤立地认为,“无火”就能产生炁,那就会陷入形而上学。
这时,吴尘突然感觉到,身体有点燥热。
《食明经》有解释,这个叫一阳来复。
老子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又曰,“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这就是产生“炁”的第二个条件。
茁壮的精气有了,静笃的精神也有了,那么就差第三个条件了。
结合。
生理与心理的,精气与精神的,有机的结合。
至于这结合的具体的方法,则五花八门,各家各派都不一样。
这时,吴尘的脑海中突然浮现中一些动态的图象。
就是他早晨摔的那部化为手机里存的东西。
不要误会,这并不是《食明经》的修炼方法,这只是心魔的干扰而已!
成年人,在“朘作”的情况下,确实容易产生一些不该有的念头。
如果这时顺从于心魔,甚至忍不住去解决,那不用说,肯定前功尽弃,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所以惊吓的吴尘赶紧屏息凝神,将这些东西全部排出脑海。
《食明经》采用的这第三步的修炼方法,叫“空食法”。
“空食”,就是通过幻想自己吃某种东西,来刺激身体的激能,达到身与心的高度协调统一,最终炼出“炁”。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比如人体的唾沫的分泌,并不是说在食物进入口腔之后,才会分泌,而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