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神奇的石拱  我成了海岛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隽刚发现山洞的时候是一个人。能安顿下来,他已经很高兴。

没两天英子美琳来了,王隽发现自己有了伴,不再孤单寂寞。

而后,美琳自作主张,拉来了桃花三人。山洞便热闹了起来。

英子还要拉人过来。

这样发展下去……

别想那么多,过好眼下的日子要紧。后面的事情,顺其自然好了。先把老虎消灭,把窑建起来再说。

——

次日,雨停了,天气变得晴朗。

降雨过后,气温又快速回升。

早晨,早早吃过饭,三个男人去了打猎,而三个女人在附近采摘。

三个男人打猎,领头追踪的任务就落到了靓仔肩上。当然,老黑也是懂的。但有靓仔在,老黑就负责捕杀。

至于王隽,不过是跟在后面学习。

今日运气不错,杀了一只山羊。

而英子她们,也是满载而归。

上午剩下的时间,就是做一些内务。

午饭后天气闷热,不能马上出门。

众人呆在凉爽的山洞里,王隽顺带教大家学习文化。

算术方面,开始是复习昨日的内容,背诵十个数字的发音并比较大小。

其他人还好,就是老黑又有所遗忘。

不过王隽没有怪他。好比每天记十个英文单词,说难的人认为真的不容易。记性好的人则轻轻松松。

“老黑,有空的时候你要抽空复习,巩固当日学的东西。”王隽教他。

“是,是。睡觉前我都回想过的,可是今天又忘了。”老黑老实答道。

众人皆笑。

王隽的表达能力还是不错的,方法也很巧妙。把很抽象的数字简化成扳手指,大家一听就懂。

而王隽,教书的同时突然领悟到,为什么人类流行的是十进制而不是二进制。敢情,都是因为人类恰好有十个手指。假如人的手指是十二个的话,很可能我们今天习惯的是十二进制而不是十进制了。

从幼儿园到大学,没有哪个老师告诉过自己十进制的来历。

教过了算术,王隽教汉语。

必须教大家学习汉语。不是说土话交流不便,关键是汉语对应着汉字。今后要识字,就必须学汉语。

像当初教美琳一样,王隽从“你”“我”“他”、“这里”“那里”……开始教学,不求多。

现在有美琳用土话翻译,词的意思大家倒是马上就能明白,关键是要记住发音。

不要以为记住发音这件事情很容易。

不是有句笑话么: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说普通话。王隽觉得当地的土话和普通话的发音也是相差很远的,所以教起来并不容易。

但是美琳、桃花和靓仔都不是问题,英子记性也过得去,拖后腿的,还是老黑。

没办法,人的智力总是有高有低的。

话说回来,这方面不行的,其他方面未必就不行。每个人,总会有过人之处的。

所以,王隽并不会因此看轻老黑。

——

上完两节课,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众人出来干活了。

今天是筑窑。

美琳和桃花拿着三个粪箕还有三条竹扁担。

扁担是上午王隽临时削出来的。

至于粪箕,美琳在早上采果的时候顺带砍了一些藤回来,给每个粪箕安上了提手。

因为工作地点就在山洞旁边,王隽把小虎带上,让它出来溜溜,强身健体。

能够下来,小虎自然不亦乐乎,又是跑又是嗅,到处闲逛,新奇的不得了。

三个女人下到沟底,清理台风带来的一些沉积物。

而三个男人把沟两侧的树砍了。

然后,老黑和靓仔把树肢解,做成柴火。

大女人用她那把新做的石铲,就地取土,把土装进粪箕。

王隽则用扁担挑着两个粪箕,把土倾倒进沟里。另一个粪箕,被美琳和桃花用一根扁担抬着运土。

修窑是一项强体力劳动。

老黑打着赤膊、穿着短裙,喊着号子,一斧一斧地把大树干截断,劈开。他力气大,准头好。每一次挥斧都会先比划一下,然后高高举起,大力劈下。对于大树干,一开始劈下去只是一个小小的裂口。对准裂口多劈几下,小裂口便逐渐扩大。这个时候,老黑会捡一些小木块塞进裂纹,然后翻转木头,在另一个方向再制造裂口。

终于,某个时刻,大树干会轰然爆裂,变成两半。

若论破树干,没人能和老黑相比。

靓仔则用英子做的石斧清除树干上的树枝,并且把老黑破开的树干再一次劈开,细分成手臂粗的柴火。

最忙的莫过于小虎。它一会儿跟着美琳跑来跑去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