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戚继光外,重视它的人很少。
闻言,孙元化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这武备志里记载的方法,也是学自西夷。”
听到孙元化这么一说,黎安明倒是有些好奇这个武备志的作者了,便问道:“孙先生,敢问这武备志是何人所著?”
“茅止生。”孙元化笑着说了一个名字。
“茅止生?”黎安明闻言皱着眉头想了想,确实不记得这号人。
见状,孙元化笑了笑说道:“怎么?黎公子不知道他?我记得你好像曾经跟我打听过这人啊,茅元仪茅止生啊。”
“嗨,您早说茅元仪不就得了吗?”听到茅元仪这个名字黎安明便想起来了。
茅元仪目睹武备废弛状况,曾多次上言富强大计,汇集兵家、术数之书2000余种,历时15年辑成武备志,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
不过古人很喜欢称呼别人的字这一点,黎安明倒现在都还不习惯,现代人谁没事会去记古人的表字啊。
黎安明虽然说得轻飘飘的,但孙元化却是很震惊,他是上个月收到徐光启送来的武备志一书,看到其作者后才想到黎安明曾经打听过这个人,而那时的茅元仪他却连听都没听过,如今却靠着这武备志一书声名大振。
他不知道黎安明是如何在两年前就得知茅元仪这个人的,如今看来此人确实大才。
黎安明却不知道孙元化在想什么,想到茅元仪如今已经成名,再想招揽的话就只能等到后面他被贬的时候了。
想到此,黎安明颇为郁闷,一忙起来,竟然把招揽人才的事给忘记了,真是失策啊!
“看黎公子对这颗粒火药如此有心,莫非黎公子知道这种火药的效果?”孙元化赶走了震撼的思绪,又问道。
“暂时还不得而知,不过威力肯定会比火药粉要强上不少。”黎安明也不知道对于自己的米尼步枪来说来,火药颗粒大小多大为好,所以效果还真不好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证实是否真的如此,那么就要靠接下来的实验得到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