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11章 风气青萍末  维度侵蚀者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间一转,便到了5日之后。

距离青羊观最近的人类聚集地,名为青萍镇。规模不大,人口三万不到,四周竖立起城墙,用来抵御夜间出没的‘异类’。(物理防御,阻断。)

既然是人族的聚集地,人口又高达三万,自然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像一块散发出香气的肥肉,吸引着数之不尽的妖魔鬼怪。

同样,青萍镇在这片土地存在这么久,自然也有对抗危机环境的力量。据‘水盆丸’介绍,这里的守护力量分为:

朝廷设立的衙门,以凡人构成,并不是‘大棒打更人’这种奇人异士组成的‘龙组’。都是些普通酷吏,以盘剥压榨百姓为主要工作,堪称一群废柴。

这些隶属于楚国统治系统的底层员工,本身并不具备对抗妖魔、异类、孽的力量,甚至连一些污染过重而扭曲异化的凡人都奈何不了,但组队殴打平民欺压老弱还是没问题的。

除了日常盘剥压榨外,就是暴力维护这座小镇的正常运作,管理平民百姓正常生活,勉强维持住能够温饱生存的程度。

也正是他们的存在,代表了‘楚国’的法令依旧覆盖这块土地,维持着楚国对此地的法理与统治权。

衙门的正常运作,顺利将这座小镇纳入国运体系中,并以四方城墙为界,受国运的力量反哺,激发‘民心’,提供了最低级的‘庇护之力’,不被城墙外的妖魔侵袭。

可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法阵或结界。

城中居民生活虽苦,但比起外界,得到更多庇护。能苟且偷生,就不太想去死。而这‘求生’的欲念汇聚起来,形成一股力量,无形中汇入城墙,并由朝廷设立的衙门激发,抵御外界危险的世界。

这就是最卑微的‘民心所向’。

而楚国境内,一座又一座这样的‘城镇’汇聚起来,就构成了楚的‘国运’,让朝廷获得了对抗妖魔的力量。

二者相辅相成,百姓若安居乐业,则‘国运’强盛。国运强盛,反哺每座城镇,庇护力度更强,危险更低,则民心更胜。反之亦然。

青萍镇只是个小镇,百姓生活水平勉强处于温饱线以上,‘民心’半死不活,国运提供的‘庇护’也很弱,并不能彻底杜绝一系列超自然危机。

依旧有大量妖魔鬼怪,能在夜间突破防御,出没于城镇中。甚至有更强的妖魔,直接与人混居。因此隔三差五就有平民失踪死亡,实在是再平常不过。

年景好的时候,饿死冻死的,说不定都比妖魔害死的多。

而第二股保护凡人的力量,则来自于正道阵营,以及少量特殊的儒家书生。

镇上不仅有寺庙专业诵经祈福、出售护符、为女施主开光送子;也有专业收尸、收惊、出殡、做法、驱邪的道士。

毕竟红白喜事乃生活必需品。而活在这种世界里,没事丢个三魂七魄啦、起夜嘘嘘撞个鬼啦、田地里长出小妖怪啦、屋子里生出了异物啊,实在再常见不过。

因此掌握了丁点法力,拥有一技之长,大概小学肄业水平的和尚道士缺口巨大。而他们‘行善’的举动,往往属于自身修持‘新法’的必要内容。

并非热爱行善,而是‘善举’与新法修行有关,不干够X件善事,就无法完成特定仪式,消化秘药,修成神通。

因此,这些被道德绑架的宗门,无奈成为了‘正道门派’。

同理,某些苦读四书五经的书生所属的‘学派’,也在百年间,总结出‘儒门序列秘药’,在服用消化后,也能掌握法力(浩然之力)。并通过刷怪的行为,加深对学业的理解,学问与法力并增强。

此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据说楚国科举,每三年一次的乡试,除了文化考核(秋闱)外,还有一场战斗考核(秋猎)。朝廷会统一发放‘秘药、儒门新法’,并组织考生参与妖魔狩猎。

在指定时间内,服用秘药并掌握一门朝廷新开发的‘儒门神通’。以此猎杀妖魔,考验学子对圣人教义的理解,以及自身才智的高低。(有死亡指标)

这些本质未必善良的人类‘准修行者?’,也通过收取高昂报酬,为平民们带来一份安全。(更多是自己的修行之路,恰好与保护凡人重合。)

最后,就是镇上的‘城隍庙’了。

‘城隍’是由镇上居民从县志一类的记载中,追溯本土历史上小有名气的人物,共同选定并册封的优质偶像。

起初,民众共同朝拜,乞求生活安定,并奉上大量香火。的确能通过本次世界独特的天道规则,造出一个合格的‘香火神灵’。

并以‘城隍庙’为锚点,开辟小空间,由城隍沟通阴阳,收押信仰范围内阳间死者的灵魂。不至于让‘游魂’长期漂泊徘徊,受空天地间扭曲灵气的污染,异化成恶鬼为祸阳间,最终失控化孽。

但随着‘城隍’不断受香火供养,越变越强,也逐渐产生神智。加之天道扭曲、人心有私、世道败坏,逐渐成长壮大的‘城隍’自然而然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