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电灯泡,林夕制作的冷光电板是场致发光,所以更接近于电灯泡。
而木炭本身就是电阻,粗一些电阻就小,短一些电阻也小,反之就会比较大。
如果冷光电板能够发亮......林夕又觉得,似乎这两个电压不好协调,没有试验就是麻烦,待会试着看吧。
......
四、调谐线圈和矽钢片变压器
继续回到无线电发报机,早期无线电发报机,最经典的特征,就是长天线,天线的上部要长,然后用一个线圈和发射线圈进行耦合,然后另一端接地,而在玄义号上,就可以直接从船舷外侧钉上钉子,一直连接到大海,大海是一个导体,比起寻常接地更加方便。
然后是高压震荡线圈,林夕选用振荡线圈外加一个可变电容器的方法,然后需要一个变压器以便把信号发射级三十六伏特的电压变成一百倍以上的电压。
变压器,林夕有挠了挠头,现在可没有矽钢片,矽钢片含硅量大约2%到6%,因为铁本身具有磁致伸缩效应,也就是说线圈磁场变化的时候,钢铁会随着伸长和缩短,尽管很微小,但是这却会引发发热和能量损耗。
海砂和水晶中富含二氧化硅,让铁匠掺点沙子锻炼,用纯铁,那个含碳量低,打出铁芯的样子,就用口字型铁芯,上面一个横的,下面一个开口型......
凑合着先用吧。
线圈绕多少圈呢?林夕记得以前绕九十圈空心圈,用多股纱包线,但是实在磁芯铁氧体上,现在,也只能摸索了。
可变电容器?林夕觉得心真累呀,每一个都要重新做出来,而且还没有工业基础。
好吧,现在手工业基础能够攒出来也是好的。
林夕甚至已经听到自己的一个抱怨:为什么我穿越这么累?而自己也非常清楚另一个声音回说:你心里没点数吗?
行,停!
......
五、可变电容抽拉板、网状天线
现在继续想可变电容器,林夕记忆中的可变电容器,都是一个轴,然后一排固定的铝片,一排跟着轴转动的铝片,二百七十皮法拉的可变电容,但是现在做不了这种精巧的结构——那么,就用两排大一些的铜片,然后通过横向抽拉来调解电容面积,就是体积大了一些。
初创吗,一切都以完成为目标,不能太讲究。
无线电发报机有了,还需要无线电收报机。
收报机同样需要尽可能长的天线,这样能够提高收报电压,也可以利用网状天线,毕竟网住的电波面积越大,接收到的能量越多。
对了船上的发射天线,也可以做一个网状的,专门面向需要发射的方向进行加强。
然后是同样的线圈加上可变电容调谐装置,这样可以通过谐振来收听特定频率的电波。
为了取出谐振电压,另设置同心线圈,并且在线圈的热点处,放置矿石检波器,然后接一个小的高频滤波电容,滤波电容可以面积小点。
......
六、制造高阻抗喇叭
然后有一个技巧,因为能量实在太低,所以需要高阻抗耳机才能更好地听,而林夕目前制作的小喇叭,阻抗到不了两千欧姆,于是林夕再设置了一级阻抗变压器,也差不多需要百倍的提升。
要是能够放大电话或者电流该多好!
林夕仔细回想着放大电流的方法,很显然,比较实用的就只有两类,一类是电子管,一类是半导体。
电子管原理简单,但是制作着实不易,没有抽真空设备,没有钨丝,就这两条就限制死了,另外,能耗也干不起呀。
背上一块电池,走不了半天,没电了,这不是找死呢?
......
七、寻找天然半导体、半导体放大检测台
没办法,再想想半导体吧。
天然半导体其实还是很多,但是分析设备一点没有,这个很无奈呢!
其实与很多不动手的人不一样,林夕却知道天然矿物中,也存在类似的三极晶体管样电流放大作用,有一些结构上可能也存在类似于场效应管的电压放大作用。
不过这又是一个问题,无论是晶体管还是场效应管,发生放大作用的时候,都存在起始工作电压,低于起始工作电压,这种放大作用就不存在,这样一来,等于就需要重新设计一个对天然矿石的三个电极的检测设备。
三极管一般有3根电极引脚:基极(用B表示)、集电极(用C表示)和发射极(用E表示),各引脚不能相互代用,3根引脚中,基极是控制引脚,基极电流大小控制着集电极和发射极电流的大小。
在测试设备中,需要控制3个电极中的基极,基极所需要的电流最小,且远小于另外两个引脚的电流,发射极电流最大,集电极电流其次。
三极管的基极偏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