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3.立国之极,人口陷阱,如之奈何  幼儿老师闯异界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说:圣人不亲近任何人,他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认真的帮忙,就像祭祀一样,帮就是了,不往心里去,就像祭祀之后被扔掉的草狗一样。

此句的意思,有一些人望文生义,认为这句话说天地无情,或者天地无情义,严格来说,也可以说有这样的意思,但是细致区分,意思还是非常大的,这里是天地无偏私之喜好,就像圣人对万民的看重,并不单独对某一个人。

......

准确理解这两句,就应该了解刍狗。

那么刍狗是神马东西呢——“刍狗”就是扎草为狗形,疾疫时用于求福禳灾,此时要文饰妆扮一番。祈祷之后,侍祭者可享用祭品,而刍狗即便弃置,人踏车轹,随后就将它当做柴草,一烧了事。

《淮南子·齐俗篇》说刍狗和土龙刚刚做好的时候,用青黄色来文饰,蒙上绮绣,缠着红线,尸祝穿着纯黑色的祭服,大夫戴着礼帽来迎送它们。等到用完之后,土龙不过成了一堆土壤,刍狗不过成了一堆草芥罢了,有谁看重它们呢?

《说林篇》“譬若旱岁之土龙,疾疫之刍狗,是时为帝者也。”,大意说刍狗的一个大用处,是瘟疫流行之时,用来祭神求福的。这时,它的位置,俨然是帝王一般。自然,用后就扔了。刍狗祭祀之前,位置尊崇,极尽荣华,祭祀之后,立即废弃,车轹火烧,已如上述。

《三国志·魏志·周宣传》说三梦来展现刍狗祭祀后的三个过程,说周宣善于占卜,有人就故意来考考他,说是梦见刍狗了,周宣说将会得到美食。不久出行,果然遇到丰膳。

后来又说,又梦见刍狗了,周宣说:“你要小心,会堕车折脚。”不久,果如其言。

第三次又说梦见刍狗,周宣说:“特别要注意呀,你家将失火。”家里真的很快遭到火灾。

问的人后来说:“其实我三次都没有梦到刍狗,为什么这么灵验呢?”

周宣说:“这是神灵让你说的,和真梦没什么不同。”

问的人说:“我三次都说梦见刍狗,为什么结果很不同呢?”

周宣说:“刍狗,是祭神之物。祭祀初毕,祭品可以分人,所以得到美食。祭祀结束,刍狗为车所碾压,所以会堕车折脚。这之后,就要将残碎的刍狗拿去烧火了,所以会失火。”

通俗点说: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包括运气),与天地无关,天还是干天的事,地还是干地的事,一切犹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天地最是自然不过的。】

【注:炜杰师傅用词语,第一是想显示他是道家门徒,而与儒家有所区别,因为林夕很显然不属于道家的经典学派。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对于思想意识比较重要的,大体是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其中道家公开宣扬追随聆听天道,甚至圣的古字本身,是人用耳朵听(天道之说),后来逐步演变为耳口,低下是人,后来变成壬,表示耸肩的人,后来的壬改成王,这就逐渐演变为突出社会阶级结构指向的体系。】

【注: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士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在汉武帝时,董仲舒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注: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认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响。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墨家的主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