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想不明白。丐帮弟子向来以布袋多少论尊,当下不便僭言,低声对杨颜道:“恭喜杨老哥荣升五袋弟子了。”杨颜笑道:“托丁老弟的洪福,同喜、同喜。”
无伤只盼快些见着常、萧二位长老,当夜无眠,与若男打坐运功,第二日天蒙微亮,二人打了数只山鸡,让丁不三就着篝火里烤了,见杨颜始终扶竿端坐在侧护持,豪不懈怠,二人知他一夜未眠,心下好生感激,吃过早饭,杨颜引路便行,见他依旧精神奕奕,却所言甚少,只顾探路破荒,逢山开道,二人只觉他年纪虽长,轻功底子倒强过丁不三许多。
公元1291年,是为蒙古大元皇帝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时值八月中旬,湖北安陆府京山县大洪山麓,只闻拂草哧哧,两名老丐执竿探路而行,举目一望,但见赤霞掩映,远方青山起伏、蔚然绵绵,一名老丐擦了把汗,此人正是丐帮污衣派九袋长老常日兴,他身后那名老丐便是净衣派九袋长老萧乡客了,见山路渐缓,展开轻功驰步而行,二人奔出数十丈,但见前方山林中怪石峥嵘,其中一块独石黑崖拔地而起,岌岌可危,路边一块巨石斜卧,石面刻着“榔头崖寨”四个大字,二人长吁了一口气,忽闻树丛石林之中一人厉声喝道:“什么人如此大胆,擅闯榔头崖寨。”
二人止住脚步,只闻山风萧瑟,杀气绵腾,但见石林中探出一群人,手持大刀阔斧,半披黄葛布衫,为首一人更是彪悍雄健,烈日下古铜色肌肤照得澄澄生光,二人心下一怔,常日兴抱过竹竿,拱手说道:“丐帮常日兴、萧乡客路经贵寨,欲登门拜访,望明教兄弟通融则个,与我二人通报一声,在下感激不尽。”为首那人道:“原来是丐帮九袋常、萧二位长老,失敬、失敬。”
常日兴道:“不敢,不敢,敢问阁下可是榔头崖寨主。”那人笑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长老何必多问,丐帮一贯自称名门正派,与我明教素无往来,阁下从哪儿来,自回哪儿去罢,请怨我明教不留外客。”见他话音一转,萧乡客道:“敝帮宋帮主与贵教渊源甚深,我二人正是因宋无伤帮主之事而来,敢问阁下万儿。”
他只觉明教行事素来乖张,本不好惹,此时又有求于人,话音甚是谦和。那人心下一震,只觉新任宋左使怎会是丐帮帮主,孟蟾王前日来山,正欲寻迹宋左使下落,想来其中定有缘由,此事非同小可。
于是道:“在下石万夯,两位暂请稍候。”言罢附耳对一旁汉子轻声耳语了番,见那人捷足飞奔,径往石崖上去了。二人举目一眺,见那石崖高耸直上,不下十数丈,一条栈道盘龙而上,崖顶楼屋更显巍峨拔峻,隔了半晌,忽闻石万夯道:“二位长老请随我来。”
二人跟着石万夯走出数十丈,沿路所见房舍依石而砌,环列四围,行至榔头崖下,石万夯道:“我教重地,不可擅入,孟蟾王有几句话要问二位。”一言未毕,忽闻崖侧传音荡响道:“常老头,伤儿分明是我教光明左使,怎会做你丐儿帮帮主,现下他人在哪儿,快将他找来,我要当面问他。”
常日兴道:“阁下想必是金晶蟾仙孟飞,孟大侠罢。”孟飞道:“你少啰嗦,我要见我徒弟宋无伤。”常、萧二人心下一震,帮主怎么成了他的徒弟,又道:“君山一别,帮主下落不明,我二人正是为寻宋帮主而来,敢问孟蟾王可有宋帮主消息。”孟飞道:“哦……我知道了,一定是你们见他年纪轻轻,武功高强,硬逼着他做了乞丐头子,是不是。”二人只觉丐帮行事光明磊落,怎会强逼胁迫他人,那日若是宋少侠硬是不允,我等亦不会强求,只觉此人说话答非所问,未免有些语无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