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回 乱世遗孤(第一节)  至尊儿女情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人买舟沿长江而上,君宝、无双二人都好饮酒,一路上说说笑笑也不寂寞,转眼过了苏州,至南京上岸,寻了家客栈歇脚,次日宋连岳备了三匹快马,策马北上,连岳家资丰厚,一路食宿安排得妥妥贴贴,张陆二人毫不费心,不时点拨他些内功运气之法,数日间已将一套“十段锦”心法练得纯熟,只觉神清气爽,并未感马途劳顿之乏。陆无双又传了他几招防身招数,皆是陆家庄家传武艺。

不日三人已行至陕西地界,此地蒙古朝庭经营日久,为避人耳目,无双、连岳二人皆换了一身平民服饰,君宝亦作道士打扮,轻装简行,直奔终南山而去。

过了攀川,至终南山下,君宝对无双道:“姊姊,此上终南山,正好拜见全真教掌教祁真人,祁真人道法修为和武功都是极高,我曾和他有过一面之缘。”陆无双因杨过之故,对道士本无甚好感,如今结识君宝此行,即是为寻杨过下落,察访音讯,顺道游山玩水,听他一说,略微一笑,点了点头。连岳说道:“师父,江湖上只听说有百损道人、昆仑三圣,如今还有陆前辈和您,这祁真人倒没听说过,武功想必比您差远了吧?”

君宝道:“连岳,可不能这么说,祁真人通悟道法,你记住了,修为深浅不单只凭武功定论,武功再高亦不足以解渡苍生。”“祁真人的武功虽不算极强,但他数十年来弘扬道法,于这乱世之中,解救了无数百姓性命,我一向由衷倾佩。”

君宝又道:“姊姊,全真教与古墓派渊源极深,当年杨前辈与全真教的诸多误会,皆是缘法弄人。”陆无双笑道:“只怪当年那牛鼻子丘处机持强逞能,如今还不如他的徒子徒孙,修行得清净自在。”

二人一路谈至普光寺下,见那庙门横额写着“梵音寺”三个大字,当年郭靖送杨过上山亦是路经此地,如今时过境迁。三人进庙讨斋,那寺里的僧人也不念佛道喝,如若无人,宋远桥向功德箱里投了二两银子,过了许久,才见一名年老僧人前来招呼三人进了客房,摆下十来个馒头,一碟腌菜,一盘山笋、一壶清茶。便就默不做声,持掌还了个礼,匆匆而去,神色极是慎重。

突然闻得隔墙有声,一人道:“刘二哥,世子爷此番上终南山,受皇上之命,册封那祁道士为“玄门掌教真人”其实另有目的,你可知道?据说那日襄阳城破,郭靖的九阴真经与降龙十八掌秘籍都被全真教所得。

另一人道:“不错,当时兵荒马乱,阿里将军战后遍寻不到这两本经书,事后据探子回报,走了两个全真道士,想必这经书定在这道士手上。”那姓刘的道:“若不是世子爷和桑措活佛当时身受重伤,想那道士也回不去了,又何必受这般周折。”那人又道:“刘二哥,话也不能这么说,你看这华山景致多好,这里有吃有住,只因战乱,我们兄弟多少年没那么清闲快活了。”

三人听这一说,都默不做声,只是不知这二人口中的“世子爷”是何人,还有这“桑措活佛”,想来必定是朝庭的人,而且武功不俗,欲待这二人走了,再探个究竟。

过了良久,见这两人出了房门,皆是一身汉人装束,一瘦一壮,悠然出得庙门而去。陆无双道:“君宝,我们跟着这两人,看看他们耍的什么鬼把戏。”君宝道:“好,若是全真教真有麻烦,我们也好从中策应,连岳,你远远地跟着,小心让人发现了。”

二人施展轻功,一路悄无声息,远远地跟在其后,那两人说笑得自在,全然未察,见他二人一路沿大道上山,前方便是山门,有数十名蒙古侍卫沿两侧排开,那两人与一军官模样之人点头说了些什么,便上山而去。

君宝道:“连岳,上山的路已被蒙古人封死,你先下山,在庙里等我们。”见连岳一脸无奈,无双道:“连岳,听你师父的话,你修为日浅,不便随我们上山。”连岳道:“可是,师父,陆前辈,你们一路小心。”说罢依依不舍地下山去了。

君宝吸了口气道:“陆姊姊,我们绕过前面这片林子上山,怕是不会被发现吧。”无双只道了声好,便纵身而行,二人行至山间侧殿。远远得见殿前一黄衣华服之人,丰姿挺拔,腰悬配剑,身后还有两人,一人文官打份,年纪稍长,另有一中年大汉,一脸胡茬、身形高大、腰粗腿壮,两旁尽是蒙古侍卫。见那三人缓缓进了重阳宫。君宝无双运功踏墙,顷刻间上了屋顶殿山,如幽影一般沿脊而行。

君宝忽然止步,悄声说道:“陆姊姊,那公子爷武功不弱,只怕被他发现,我这里有数枝迷迭香草,蒙一位西域友人相赠,含在嘴里可暂时屏蔽气息。无双见那药草长叶条条,如杉枝一般,散发出一股清香郁味,便拿来含了。

二人上了重阳宫正殿,殿堂之上,肃然盘坐一中年道人,神色庄重,仙风道骨,左右侍立着两青年道人,皆是道服齐整,此二人正是张志仙和苗道一。

那道长便是全真教第十任掌教真人祁志诚,又见对面堂上缓缓走来那黄衫锦服之人,三十来岁模样,蚕眉星目、嘴下一缕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