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风起波澜  汉末有武名吕布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一种人,他们只言可安邦,片语可乱国。

李儒是,戏忠也是。说书人将他们这一种人,称呼为谋士。

李儒对戏忠的邀请是真心的,他同时也知道,刚刚的他究竟说了什么。在这个大汉皇帝还健在,纲常还未崩坏的年代,他的话语但凡漏出了一些,都会给董卓带来灭顶之灾。

戏忠面色平静,只听他问:“敢问先生,以何治国?”

李儒笑了笑:“当以世家共治天下。”

戏忠又言:“先生是否矛盾了?”

“喂饱百姓后愚之,拉拢世家则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

戏忠突然想到了吕布,嘴角不由轻轻一扯。他亲眼看到吕布是如何从无名小卒一把一把拼杀到如今这个位置,若是向李儒说的那样,天下恐怕不会再有太平了吧。

“寒门士子当如何?”

“天下再无寒门。”

戏忠深深的看向李儒一眼:“先生莫要多言。”

李儒轻笑:“戏先生,你我皆为寒门士子,百年之后,却也还会是世家。”

他慢悠悠起身:“天下大乱不远矣,董公等先生。”

李儒离开了,剩下戏忠一人。

光和二年七月,天下发生了一件小事。匈奴中郎将张修因与南匈奴单于呼徵不能相容,遂杀呼徵,另立右贤王羌渠为单于。后以擅杀之罪,下狱死。消息传至天下,甚至都没有泛起涟漪,但在洛阳城,却令人大骇。

匈奴中郎将,同样是两千石的官,而且是一名手握军权的官。

而且他同样亲附与朝中宦官曹节。

文臣开始反击了。

北边的鲜卑向幽州劫掠,西边的羌人又开始反叛,河北之地大旱需要粮草救灾,全国各地求钱求粮的奏章纷至沓来。刘宏面色铁青,随即又感受到了一阵无力。

他这是被威胁了,而且只能去妥协。

如果说大汉是一个人,那么朝堂便是首脑,黎民百姓便是四肢,而文官便是协调首脑和四肢的神经中枢。只是,如今的文官表达不满,便将天下的弊病一一呈现,而刘宏却对此有心无力。

大汉积弊已久。

此时的卫尉府上,阳球正在读着一封来信。信中的署名是三公之一的司徒刘郃。

刘郃,字季承,为东汉河间王宗室,光禄大夫刘倏之弟,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灵帝光和二年继袁滂为司徒。当初汉桓帝病逝,刘倏协助大将军窦武扶立刘宏,事后被宦官谋杀。朝廷追悯刘倏的功劳,就重用刘郃以示回报。

让阳球坐上司隶校尉的人是张让,唆使阳球将王甫拷打致死是刘郃。王甫是当初杀死刘倏的主谋,因为宋皇后之事被刘宏所疏远,这才让他们掌握住机会。

但这件事发生之后,彻底让曹节恐惧了。同时刘郃也知道,他已经将宦官得罪死了,纵然曹节目前迫于压力没有下手,但日后清算那是迟早的事情。

“吾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岂得雷同容容无违而已?今曹节等放纵为害,而久在左右,又兄侍中受害节等,永乐太后所亲知也……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翘足而待也。”

信中翻来覆去之表明一个态度:诛曹节。

这是刘郃的期望,也是天下文官的期望。究其原因,两次党锢之祸,就有宦官推波助澜了的结果。

平静的洛阳城内,交织着一场场阴谋和诡谲。

而此时的五原城内,吕布早已回到九原县中,却是听到崔绪前来禀报:“奉先,蔡大家来五原了。”

“蔡大家,哪个蔡大家?”吕布还在迷糊,却马上反应过来:“是蔡伯喈蔡大家?”

崔绪点了点头:“正是。”

吕布才回来五原没多久,也是听崔绪说才知道,蔡邕在洛阳得罪人了。

蔡邕与司徒刘郃不和。蔡邕的叔父卫尉蔡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关系不好,阳球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因此,程璜让人写匿名诬告蔡邕、蔡质几次因私事请托于刘郃,刘郃没有答应,蔡邕于是怀恨在心。以此要陷害蔡邕,刘宏因此下诏给尚书,召蔡邕质问。蔡邕上疏为自己辩白,但他与蔡质还是被送入洛阳狱,有关部门认为应该将二人弃市。

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无辜,于是替他向皇帝求情,此前蔡邕曾向刘宏呈现密奏七事,皆为国策。刘宏想起了蔡邕之前奏章的话,于是下诏将他免死,与家属被流放至朔方郡,不得因赦令而免罪。阳球打发刺客刺杀蔡邕,刺客被蔡邕的正义感动,不为阳球所用。阳球又贿赂有关官员毒害蔡邕,受赂的人反而把消息告诉了蔡邕,要他提高警惕。蔡邕因此平安无事,而如今朔方残破,便居住五原。

蔡邕名声很大,崔绪有意让他来五原学堂担任院长,但显然,这只能让吕布亲自去请。

吕布却是苦笑一声,蔡邕乃是当今大儒,他担忧其不能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