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女人立即把目光投向了他身后略显拘谨的夫妻俩。
老女人来回打量夫妻俩几眼,然后笑容可掬:“你俩就是小王小刘?”
夫妻俩赶紧向她深深一鞠躬:“杨阿姨好?”
“好好,快进来。”
杨阿姨因为刘秀娟是女人,便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就像是欢迎多年没回家的女儿一样,显得激动而亲切。
刘秀娟简直有点受宠若惊,一边往屋里迈步一边询问:“您的身子骨还好吧?”
杨阿姨一声叹息:“唉,岁数大了,一些毛病便找上来了,不过还算凑合吧。”
刘秀娟刚想建议对方身边需要亲人照顾了,但一乍看这个家,不由蹙起了眉头。
原来,这个家就是一个筒子楼的格局,不仅狭小,装饰也很老旧,估计有年头没有专修了。在客厅里摆放几张硬木长椅子,一个就像古董一样的茶几上特意摆了几只杯子,估计是女主人是特意为来客准备的。
随后进屋的王伟先见状,不由默默无语。
杨阿姨一直把刘秀娟领到一张长条木椅子旁才松手,再伸手一按她的肩头:“闺女快请坐。”
刘秀娟低头一看那张待坐的椅子面上特意放置了坐垫,心里不由一酸一个革命家庭,居然连沙发都没有。
为了不辜负女主人的盛意,她两眼蕴含着无名的泪水,慢慢坐下来。
杨阿姨安顿好女客人,又回头张罗两位男客人:“小王小高,你俩也坐。”
高文涛因为对这个家比较熟,权当自己是半个主人,先招呼王伟先坐下,自己便主动俯身去为他们倒开水。
杨阿姨还是以女主人的身份阻止了他:“你也坐下,由我来。”
高文涛一看杨阿姨的情绪很高涨,便只好住了手,顺势坐在了王伟先的一侧。
杨阿姨端起刚刚泡好茶叶的茶壶,首先要为女客人跟前的水杯倒上茶水。
刘秀娟不好意思由长辈来伺候自己,赶紧伸手去接对方手里的茶壶:“让我来吧。”
杨阿姨并没有放手:“闺女是我难得盼来的贵客,怎么可以让你动手呢?快松开!”
刘秀娟因为茶水壶还热,担心这样相持会不小心烫着对方的手,不得不收回双手,同时心里热呼呼的。对方一声“闺女”的称呼令她感觉从所未有的亲切感。她这时的实际年龄已经三十好几了,也许只有自己的阿妈才会这样亲切叫自己。
她这时不禁想念自己的娘家阿妈了。虽然对方由自己的娘家阿哥照顾,但自己这个做女儿的却有一段时间没去探望她老人家了。
杨阿姨伺候完刘秀娟,又依次为王伟先和高文涛倒了茶水。
王伟先跟妻子一样的心情,诚惶诚恐地谢过对方,但并没有端起水杯,而是抬眼环顾这个家的四壁。突然,他的目光紧锁在一面墙上。
刘秀娟跟丈夫坐的位置并不在一个角度,当她发现丈夫侧身不动时,便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一张黑白照片正悬挂在她正面的墙上,再定睛一看,那是一张慈祥的老人面孔,正用一双深邃的眼神凝视着她。不用分析就知道他是谁了。
刘秀娟虽然一直没见过刘锋,但对这位武装部的老部长一直怀有深深的崇敬之情,下意识地站了起来。
杨阿姨正跟她并排坐在一起,一看她这样的举动,心里一酸,并没有劝阻她的意思。
由于客厅的面积很小,刘秀娟不需要动地方,就可以对那张遗像一览无云,但她还是向前迈出了步伐,绕过那张茶几,一直踱步到遗像的下面。她高高仰着头,那双美丽的凤眼尽显仰慕之情。
王伟先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同样站起来走到妻子身边,冲着老部长的遗像就是三鞠躬。
刘秀娟仰视了一会,才附和丈夫的举动,随着向遗像三鞠躬。
那位杨阿姨虽然没有起身,但两眼已经模糊了,不得不摘下眼镜,再从口袋里取出一个旧手帕擦拭双眼和镜片。
“谢谢你们,老刘临走前还叨念着你们。可惜,他去岛上探望你们的夙愿没有完成。”
刘秀娟动情落泪了,但没有擦拭,而是一直盯着遗像,表情尽显懊悔之意。
“刘部长伟先说您好想见见我我早该探望您才对可惜对不起”
杨阿姨重新戴上眼镜,也起身靠过来。
“闺女,你没什么对不起老刘的,他生前最惦记蔚山岛了,是你们让他了却牵挂。不仅他要谢谢你们,我也要感谢你们呀。”
刘秀娟转过身,一言不发便扑到老人的怀里。
当一场感动的场面过后,他们重新坐下来,彼此都恢复了理性,开始聊一些岛上的情况。
刘秀娟自然不会把在岛上遇险的情况告诉老人,只是向她介绍了一些日常情况。
杨阿姨听得很是感动:“我虽然没去过那里,但可以想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