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手头一时现金不足,难道鲍尔默家还找不到愿意掏钱的投资人吗?就比如亨利独自和肖恩投资的勃朗宁的合资公司,比如鼓捣格瑞斯弄得服装公司还有时尚杂志期刊,还有通过马可控制的一大批有潜力的企业,后世的巨无霸通用电气、福特汽车都有马可的出手,而老鲍尔默彼得就更不用说了,所谓的芝加哥财团里鲍尔默家是举足轻重的一员,此时还未成型的加州财团也因为鲍尔默家逐渐开始抱团,还有还有和摩根家的良好合作,和洛克菲勒的良好合作,而这两家是二十世纪初期美国最大的财阀,没有其三。有了这些经济上的支援,再加上亨利可以投资的很多新兴技术,足以构成未来的经济技术网络,用来辅助亨利在军队装备方面的努力,别的不说,至少二战时期能让美军的战斗力提升一两个等级是没问题的。
亨利看过很多后世对美军战斗力的分析方面的书籍,尤其是对二战美军褒贬不一,但基本一致的评价中有四个陆军将领的评价是比较好的:参联会主席马歇尔,太平洋战区司令官麦克阿瑟,欧洲盟军司令官艾克,还有就是血胆将军巴顿,其他的陆军将领都被评价为中规中矩而已。这其中很多分析都表明美军战术乏味,缺乏应变与谋略,积极性不足。如果和美军作战的还是欧战刚刚开始时全盛期的德国军队,那么即使拥有巴顿这样的猛将,可能美军还是会一败涂地,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日益没落的德军发动的阿等战役初期,勉强集结的德军把美军打了个稀里哗啦,要不是艾克和布莱德雷及时用101空降师守住了巴斯托涅,迟滞了德军的反击,再有巴顿出其不意的装甲急进解围,盟军真的有可能被这次反击作战达成目的。都说明这时候的美军并不是拥有多么强的战斗力,当然这是理想化的同等条件下的比较结果。后世评价二战战斗力排名第一的还是德国陆军,其后是苏军。但如果按实际条件比较,美军因为具备强大无匹的后勤保障能力以及装甲数量和火力密度,战斗力还是能力压德苏的,如果再加上庞大的海空军实力,小罗斯福宣称的“民主国家兵工厂”一词名副其实。后世解密的文件透露二战时期美国援苏物资有:载重汽车五十多万辆,几百万条橡胶轮胎,高辛烷值航空汽油、铝材、钢材、铜、锡几百万吨,爆破器材、通讯器材无数,数以千计的战斗机、坦克、装甲车,还有军舰和运输舰。援英物资之多不少,还有援华物资,可以说美国工业一家支撑起了一多半的盟国。
虽说如此,但以亨利这个重生者的金手指看来,美军的军备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的,至少很多武器装备以及运输装备都是现吃现做的那种,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极度缺乏前瞻性,比如P51野马原始机型的发动机,比如登陆舰,比如号称郎森打火机的M4“谢尔曼”,比如勃朗宁的BAR自动步枪都是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再有很多技术应用并不存在技术壁垒,只不过是没有利用思路,比如朝战时就用过的燃烧汽油弹,空气燃料弹;再说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当时美国完全有能力有技术先建造核电站,再利用核电生产核弹,但真实历史上没有经过核电这一阶段,直接使用了大量的水电和火电,占用了大量电力,如果先核电再核弹就可以加快其他部分的工业生产,获得更多的物资对盟国进行援助,比如用航程更大,升限更高的运输机飞珠峰航线,是不是会免去1944年华夏发生的部分战线的崩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