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9 未接战,先虑胜  三国烟云记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残阳将沉,风吹草木簌簌而动,颍阴城下,金鸣声声,攻城的仲氏军队缓缓向营中退去,又是一天的战斗结束了。

“嘎!嘎!”

天空中盘旋飞舞着一群又一群的乌鸦,等待着残阳彻底沉入大地之后,地上的尸体将是它们的饕餮盛宴。

忽然斜刺里一箭射来,正中一只乌鸦。乌鸦来不及呼叫,便向下坠落,落到城墙下的一具死尸上,在这具死尸上下左右以及周边数十步的距离上,层层叠叠的全是尸体。尸体上或是插着箭,或是垒着巨石滚木,许多尸体的眼睛还睁着,空洞的望着天空,天空是一片血红血红的晚霞,以及无数盘旋飞舞的乌鸦。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杨修望着城下的层层叠叠的尸体,终于明白了这首诗的惨痛意义。

潠水从东北而来,又在大地上划过一个巨大的弯,折向东南,颍阴城就建在潠水这个壮丽的弯曲部上,西、南两面都是大河,易守难攻,何况曹昂又早早的派遣韩松带着十数名熟练的水泥匠人来,趁着袁术吃喝玩乐的时候,没日没夜一刻不停的加固城防。到的纪灵与董承领十万大军来攻的时候,两人面对的是与文聘一样的困境:如何攻破划时代的棱堡城防。

纪灵与董承率军血战数日,除了折损了数千士卒,一样无法攻克棱堡城防,仲氏军甚至连城墙都没有登上过一次。

纪灵与董承勒马在望着棱刺突出的颍阴城,都是一般的默默无语。两人都不想回营,不想看到营中那个监军徐常侍的嘴脸。

让宫中的常侍做监军,是袁术的一个新发明。自从张勋、桥蕤败后,袁术便自己总结了很多经验,其中袁术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大将无敬畏之心,常常不听命令擅自撤退,甚至无法控制军心。袁术思来想去,想到了常侍。常侍就是太监,这些阉人除了对天子忠心,别无所有。于是,纪灵和董承的军中,便有了一个可以每日向袁术打报告的常侍。

一连数日苦战无果,徐常侍早已冷言冷语,每日收兵回去之后,都会对纪灵、董承冷嘲热讽一番。这几日,许都缺粮的情况已开始越来越明显,袁术发来的诏书口气也越来越严厉,压力像巨大的山一样压在两个人的身上。

“若是能将夏侯渊引出城就好了!”董承说道。

“怎么可能?假如是董国丈守着这样的坚城,你会出来吗?”纪灵反问道。

董承没有回答,只是长叹了一口气。

正当纪灵、董承在头疼如何破城的时候,曹昂已经率军到了颍阳。

数日前,当曹昂从曹操墓前回来时,正好遇上刘表派了的韩嵩与魏延。曹昂见到魏延,很是惊讶,等看到魏延所带的兵,更是笑了出来。这三千甲兵确实都穿着甲,甲也是十足十的两裆铠,可这兵却是一色的后世公交车上的专座——老弱病残。看到这些老弱病残,曹昂便立即明白了,刘表的这个命令,对荆州兵将来说,是个十足十的苦差事,风险巨大还不会有功劳,到了曹昂这里又是客将,说不定第一战就会派上去做了炮灰。这种人厌狗嫌的苦差事,亲厚心腹自然是不会干的,注定会落在魏延这种胸怀大志又有大才偏又恃才自傲不懂与人相处的中层军官身上。但这样的军官,在曹昂这里却十分受重视,曹昂见了魏延,直接大手一挥,拨出新募的三千南阳精壮汉子,穿了三千甲兵的甲,拿了三千甲兵的兵器,替换了那些老弱病残,直接交给魏延训练指挥,统归于史涣指挥。

魏延见曹昂如此不疑,心中也是大为感动。这次领兵出征,他原本也存了不再回荆州的心思,兵凶战危,正好显出男儿本事。如今见曹昂不过一面之缘,便直接授兵于他,十分器重,便决心留在曹营,几日训练,见到曹营气象,便更加坚定了留在曹营的打算。

韩嵩的到来,也解决了曹昂的另一难题。此番东出颍川,曹昂是准备全军而出,并不打算在南阳留下一兵一卒,但将南阳拱手让给刘表,曹昂又觉得不甘心。恰巧此时,刘表派了韩嵩过来。这个韩嵩,历史上便有名的直人,认死理,说实话,因为这个跟刘表也有不少隔阂。于是曹昂当即任命韩嵩为南阳太守,将刘表派来的三千甲兵全数给韩嵩留下,把南阳数县留给韩嵩,自己带着四万大军,向着颍川出发。当刘表知道曹昂全军而出,将韩嵩留下驻守宛城后,没有再派遣官员,也没有再向南阳郡派遣士卒,默认了韩嵩留守南阳的事实。

四万大军出征,行军便是一件极为头疼的事情,粮食、辎重、前军、后军,四万士卒还有民夫的吃喝拉撒,全是大大小小的问题。好在夏侯惇、韩浩、史涣等人都是究竟行伍之人,将这些琐事料理的清清楚楚,根本不需要曹昂来操心。当然,曹昂现在有更重大的事情要考虑。

一路上走来,自叶县出了南阳郡,一路上便遇到许多向南阳逃难的百姓,有陈国、有汝南、有颍川,许许多多的百姓,扶老携幼,有些积蓄的推着独轮车,大部分却都是靠着两只脚。一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